按此连结到Keypad原文 P.86 | English Version
记得幼稚园中班旅行,校巴在路上行驶了很久,我忍不住问老师,「为什么这么久也没有看见电车 轨?」同学们也立即跟着起哄:「电车不见了?亅老师说,「小朋友,请稍安毋躁,九龙是没有电车 的。」「哦!」我们才恍然大悟,相互对视,同时庆幸自己居住在香港岛。
想写这篇文章已久,但又怕变成了宣传电车公司,因此迟迟未有下笔,多得前阵子一位退休规划师,建 议要取消中环一段电车,因而出现了一阵保卫电车的风潮,这篇文章也变得顺理成章。搭电车除了要留 意有没有退休规划师健步如飞地超越电车外,还可以多留意两旁的建筑,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故事。
为了向退休规划师「致意」,当然要从建议取消一段开始,在中环租庇利街上车,此段路程充满香港的 历史,首先要解释一下街名,租庇利街的英文是Jubilee,是为了纪念1887年维多利亚女皇登位五十周年 金禧而命名。德辅道的德辅则是第十任港督,他在任时建成了缆车,但更重要是完成了中环填海,中环 自此多了一条街道,新街道当然要以自己来命名。
.
坐上了电车,第一座要看的建筑是右手面的中环街市,和湾仔街市同样被认会是包浩斯风格。湾仔街市不 是包浩斯,而是属于装饰艺术后期的流线风格。那么中环街市又是什么风格呢?不错中环街市的窗户是有 点包浩斯特色,但其对称设计、圆角和强调横线的屋簷都说明它其实是彻头彻尾的流线风格。
跟湾仔街市一样,政府要保留中环街市,设计师提出了「漂浮绿洲」方案,在原有的建筑上建一个悬浮盒 子,旨在保留街市的原貌同时又创造新的公共空间,比湾仔街市上面建豪宅更具创意和远见。但可惜对于 这缺乏活力的社会来说,这方案似乎太具野心和太理想化,最终市建局宣布项目要简化,漂浮绿洲概念胎 死腹中。
电车过了域多利皇后街,右手面出现一座四层高的唐楼,粤式的骑楼伸出一块招牌—德荣押,上面还有囍字样,代表 德荣大押跟最近被折卸的同德大押同属高可宁家族的当舖,德荣大押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属于最后一代的唐楼,但并没有被列为历史建筑,相信重建只是时间问题。
跟着是左手面出现的环球大厦,前身是第三代的邮政总局,属于新文艺复兴式建筑,可惜在七六年已被拆卸。
.wqewqewq
.
.
电车走过雪厂街,雪厂是 icehouse,雪其实是冰,厂应该叫仓,是十九世纪用来储存冰块的冰库,冰块是从纽约运来 的,供附近居民和公立医院使用。
接着到了汇丰总行,要说这当年全球最贵的建筑,实在有太多故事,首先是其悬挂式的结构,八枝大柱把各层楼板 吊起来,原理如吊桥一般,好处是大厦中间不用一根柱子,空间变得自由灵活。地面空置成为公共空间,有说是风水理由,有说是保安原因,但空置的地面中间没有一根柱子落地,更能凸显其悬挂式结构之独特性。此外汇丰总行 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如十层高的中庭、中庭顶有镜子能把阳光反射到大厦内部增加采光、结构都是预制组件等 等,都是当时相当超前的设计。
但对香港来说,汇丰总行有两层重大意义,一,它成为了高科技派的代表作,自此,每本世界建筑史书也要预留 半页给香港,因此说它是香港最重要的建筑,也不为过。二,高科技成为了英国现代建筑的主流,类似汇丰的英 式高科技风格更是伦敦的建筑特色,因此汇丰大概总行是英国人临走前留下来最后一件的英式产物。
汇丰的建筑师科士打Norman Foster是凭著胜出设计比赛而拿下此项目的,设计比赛的落选作品一般都 是烟消云散,但汇丰这比赛的一个落败设计还有另一个机会。澳洲建筑师亨利.塞德勒Harry Seidler把他的落选汇丰设计加以修改后,用来参加了另外一个比赛,最终胜出,中环自此也就有了一座新的香港 会所。
电车继续向前,走过装饰艺术的旧中国银行和爱德华式的终审法院,进入皇后大道中,这一段路有贝聿 铭的中国银行,Paul Rudolph的力宝中心,已拆卸的有出名闹鬼的美利大厦、旧希尔顿酒店等,好的建 筑可以继续看,电车值得继续搭。
后记 Afterthought
关于电车的存废,基本本不成议题,一种每年接载六千万人次的交通工具,不可能在毫无数据支持下贸然取消, 建议的退休规划师在向城规会递交的申请书中,理据一栏上只有「取消电车可以大大改善交通」几个大字,可见 其论理之薄弱。 但其实退休规划师这种想法代表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港式逻辑,认为只要更新硬件就等于提高效率,拆旧建新就代 表社会的进步。正正就是由于这种想当然的思维,香港才会出现高铁和三跑等问题。
期待电车继续向前行,接着到湾仔⋯⋯
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