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連結到Keypad原文 P.86 | English Version
記得幼稚園中班旅行,校巴在路上行駛了很久,我忍不住問老師,「為什麼這麼久也沒有看見電車 軌?」同學們也立即跟著起鬨:「電車不見了?亅老師說,「小朋友,請稍安毋躁,九龍是沒有電車 的。」「哦!」我們才恍然大悟,相互對視,同時慶幸自己居住在香港島。
想寫這篇文章已久,但又怕變成了宣傳電車公司,因此遲遲未有下筆,多得前陣子一位退休規劃師,建 議要取消中環一段電車,因而出現了一陣保衛電車的風潮,這篇文章也變得順理成章。搭電車除了要留 意有沒有退休規劃師健步如飛地超越電車外,還可以多留意兩旁的建築,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故事。
為了向退休規劃師「致意」,當然要從建議取消一段開始,在中環租庇利街上車,此段路程充滿香港的 歷史,首先要解釋一下街名,租庇利街的英文是Jubilee,是為了紀念1887年維多利亞女皇登位五十周年 金禧而命名。德輔道的德輔則是第十任港督,他在任時建成了纜車,但更重要是完成了中環填海,中環 自此多了一條街道,新街道當然要以自己來命名。
.
坐上了電車,第一座要看的建築是右手面的中環街市,和灣仔街市同樣被認會是包浩斯風格。灣仔街市不 是包浩斯,而是屬於裝飾藝術後期的流線風格。那麼中環街市又是什麼風格呢?不錯中環街市的窗戶是有 點包浩斯特色,但其對稱設計、圓角和強調橫線的屋簷都說明它其實是徹頭徹尾的流線風格。
跟灣仔街市一樣,政府要保留中環街市,設計師提出了「漂浮綠洲」方案,在原有的建築上建一個懸浮盒 子,旨在保留街市的原貌同時又創造新的公共空間,比灣仔街市上面建豪宅更具創意和遠見。但可惜對於 這缺乏活力的社會來說,這方案似乎太具野心和太理想化,最終市建局宣佈項目要簡化,漂浮綠洲概念胎 死腹中。
電車過了域多利皇后街,右手面出現一座四層高的唐樓,粵式的騎樓伸出一塊招牌—德榮押,上面還有囍字樣,代表 德榮大押跟最近被折卸的同德大押同屬高可寧家族的當舖,德榮大押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屬於最後一代的唐樓,但並沒有被列為歷史建築,相信重建只是時間問題。
跟著是左手面出現的環球大廈,前身是第三代的郵政總局,屬於新文藝復興式建築,可惜在七六年已被拆卸。
.wqewqewq
.
.
電車走過雪廠街,雪廠是 icehouse,雪其實是冰,廠應該叫倉,是十九世紀用來儲存冰塊的冰庫,冰塊是從紐約運來 的,供附近居民和公立醫院使用。
接著到了匯豐總行,要說這當年全球最貴的建築,實在有太多故事,首先是其懸掛式的結構,八枝大柱把各層樓板 吊起來,原理如吊橋一般,好處是大廈中間不用一根柱子,空間變得自由靈活。地面空置成為公共空間,有説是風水理由,有説是保安原因,但空置的地面中間沒有一根柱子落地,更能凸顯其懸掛式結構之獨特性。此外匯豐總行 還有許多其他的特色,如十層高的中庭、中庭頂有鏡子能把陽光反射到大廈內部增加採光、結構都是預製組件等 等,都是當時相當超前的設計。
但對香港來說,匯豐總行有兩層重大意義,一,它成為了高科技派的代表作,自此,每本世界建築史書也要預留 半頁給香港,因此說它是香港最重要的建築,也不為過。二,高科技成為了英國現代建築的主流,類似匯豐的英 式高科技風格更是倫敦的建築特色,因此匯豐大概總行是英國人臨走前留下來最後一件的英式產物。
匯豐的建築師科士打Norman Foster是憑著勝出設計比賽而拿下此項目的,設計比賽的落選作品一般都 是煙消雲散,但匯豐這比賽的一個落敗設計還有另一個機會。澳洲建築師亨利.塞德勒Harry Seidler把他的落選匯豐設計加以修改後,用來參加了另外一個比賽,最終勝出,中環自此也就有了一座新的香港 會所。
電車繼續向前,走過裝飾藝術的舊中國銀行和愛德華式的終審法院,進入皇后大道中,這一段路有貝聿 銘的中國銀行,Paul Rudolph的力寶中心,已拆卸的有出名鬧鬼的美利大廈、舊希爾頓酒店等,好的建 築可以繼續看,電車值得繼續搭。
後記 Afterthought
關於電車的存廢,基本本不成議題,一種每年接載六千萬人次的交通工具,不可能在毫無數據支持下貿然取消, 建議的退休規劃師在向城規會遞交的申請書中,理據一欄上只有「取消電車可以大大改善交通」幾個大字,可見 其論理之薄弱。 但其實退休規劃師這種想法代表了一種十分普遍的港式邏輯,認為只要更新硬件就等於提高效率,拆舊建新就代 表社會的進步。正正就是由於這種想當然的思維,香港才會出現高鐵和三跑等問題。
期待電車繼續向前行,接著到灣仔⋯⋯
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