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馬污染

John-OConnor-From-Pentonville-Road-looking-west-evening-1884.-Museum-of-London.

.

.

如果你居住在北方有雪的地方, 大概你也曾經歴過, 下完大雪後積雪在路邊堆得高高, 非常不便, 試想像那堆不是潔白的雪, 也不會自然溶化流走, 還會吸引蒼蠅, 傳播細菌,發出惡臭, 而且一年四季都在。這嘔心的塲面不是惡夢,而是十九世紀中紐約、倫敦、芝加哥等大城市常見的現象。

.

時間大約是十九世紀的中葉, 紐約的人口激增至八十多萬,當時還未沒有汽車, 運輸全依賴馬車, 理應是空氣清新而且十分浪漫。但八十多萬的人口就需要大約十五萬匹的馬來拉車, 想像要養這麼多的馬需要大量的飼料、馬房、馬伕、獸醫等, 成本絕對不會低過現在的油站、停車塲和車房

.

..

 ,

article-2606164-1D25A6D200000578-792_964x645

.

..

,

更嚴重的問題, 一匹馬平均每天產生大約二十五磅馬糞,十五萬匹馬, 總共就是每天近四百萬磅的糞便, 四百萬磅! 相等於三萬多人的重量。還有十五萬公升的馬尿, 一天就可以供應二萬人做冰桶挑戰。馬糞太多來不及立刻運走, 先是堆積路邊或空地, 當時就有「馬糞街區」(Manure block)- 整個街區 (city block)被列作放馬糞用。

 

..

,

20889_orig

.\

 

天氣好時, 部份馬糞化成塵粒, 飄揚在空氣, 像 “撒鹽空中”, 飛撲到人面上, 傳播傷寒等疾病。烈日下,馬糞的氣味被 “焗” 出來, 異常濃烈, 不相信的話可以到現在的中央公園南門走一躺。下雨天, 可以想像水浸的情況, 但浸着你腳的已經不再是雨水。當時有一種職業 叫Crossing Sweeper,就是拿著掃把替你掃開馬糞, 做的通常是窮困的街童, 狄更斯的小說也有描寫。  .

 

 

spurgeon_0028

.

.

建築也因馬糞而改變了,現在紐約常見的鎮屋 (townhouse) ,大門口開在地面與一樓之間,地面有門階 (Stoop) 通往門口, 其中原因包括要預留地面空間放馬糞,門口開高一些也可以遠離馬糞一點。.

.

.

 

 

stoop

.

.

活馬當死物用

除了馬糞污染外, 馬蹄鐵打在石路上, 製造很大的噪音, 居民要在路上放禾草減低聲浪。一切都彷彿是馬的錯,但其實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過勞,疏忽照顧, 虐待,基本上是把馬當是機器般使用,加上當時用鵝卵石造的馬路,容易導致馬匹滑倒而斷腳,下塲當然是人道毀滅,因此馬的壽命一般只有二至四年,相當於人的十三至二十一歲。馬死在路邊需要運走,馬屍和馬糞是用什麼運走的,答案也是馬車。沒有運走的馬屍就在路邊腐爛發臭, 一千多磅的馬屍需要很長時間才化整為零。由於對馬的虐待太嚴重, 愛護動物人仕看不過眼,在一八六六年成立的美國愛護動物協會 (ASPCA),就是為了改善馬的待遇, 。

..

.

..

 

,

dead-horse-in-city

.

說回馬糞,情況實在太壞,全球數百萬人基本上是活在巨大的厠所中,人們再也受不了,因此召開了全球第一次國際性的城市規劃大會,大會的主題: 馬糞。會議計畫開十天, 但三天後就結束, 結論是問題沒法解決。

.

 

問題完全失控, 大家都認為人類不適宜過份聚居, 大都會這概念快要崩潰, 問題卻在這時自我解決了。首先是電車的出現, 更快, 更可靠, 更便宜和更安全, 最重要的是不會產生馬糞, 馬車數目因此大減。到了二十世紀, 汽車進塲, 馬車最終被淘汰, 馬糞問題正式結束。要等到世紀末才出現另一個更大規模更嚴重的環境問題。

.

.

 

November-3-Auto-Show-AOGHS

 

 

 

有人因此認為現在的地球暖化問題,很有可能也會像馬污染一樣, 當新的技術出現時, 問題就會出人意表自然消失, 溫室氣體就會像馬糞一般, 只會在歷史書中才出現,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是過份樂觀, 一廂情願的想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