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Hancock 是美國開國先賢. 他以特大的簽名, 位於獨立宣言的正中央而聞名, 今天若美國人要你的 John Hancock, 意思就是要你的簽名.
![]() |
![]() |
以 John Hancock 命名的有兩座大廈 (由於都曾屬於John Hancock保險公司), 兩座大廈同樣有名, 一是芝加哥的 John Hancock Center, 一是波士頓的John Hancock tower (正名 Hancock Place)
芝加哥的John Hancock 中心, 綽號 Big John, 被視為美國建築的經典, 她是早期結構表達主義的建築物, 即結構外露於外牆, 結構都在外圍, 騰出中央空間, 設計類似紐約世貿,
要在風城聳立, 能抵受強大風力, 結構就再要加上巨形X形撑架,
結果就成為外形獨特的標誌建築.
![]() |
![]() |
![]() |
貝聿銘的污點?
波士頓的 John Hancock tower, 由貝聿銘則樓設計, 建造時問題就多了.
![]() |
![]() |
![]() |
1973 工程仍在進行中, 幾十隻約500 磅的玻璃窗開始墜落, 原因到現在也不肯定, 但結果是貝聿銘宣佈全部 10, 344隻窗需要更換. 所費當然不菲. 業主立即起訴所有有關方面: 建築師, 工程師, 玻璃製造商, 承建商. 貝聿銘也反告業主, 最終當然是和解.
在重新裝窗的過程, 由於要暫時使用木板擋風, 因此人們諷刺大廈為 “木板宮殿” 和“世上最高木建築”
![]() |
![]() |
![]() |
時至今日, 大廈還要僱用兩位監察員在四周用望遠鏡監察窗戶, 確保玻璃窗沒有裂痕,不會再墮下來.
問題還沒有完, 建築結構也有問題, 工程師發現大廈搖擺太大, 甚至有倒塌危險. 高層租客更出暈浪現象. 誤以為自己在船上辦公. 上一次 Citicorp 的 “英雄” 工程師LeMessurier 再次出場, 受僱於業主, 為大廈裝上類似Citicorp 的Tuned Mass Dampers (調諧質量阻尼器) 問題才算是解決了.
|
|
結果工程完成延遲了五年, 傳說費用由當初的七千五百萬暴升到一億七千五百萬.
2011 John Hancock tower 獲得AIA的二十五年獎, 雖然頒獎給如此多問題的大樓是頗具爭議性, 但在某程度上也洗脫了貝聿銘的污點.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