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舊陣時

有一晚我在街上碰見了外星人

  有一晚我在街上碰見了外星人。 . 「帶我去見你的領袖!」 . 我被他長長扁扁的紅色觸鬚緊緊地綁住。 . . 「我來是要侵略地球,我能變形化身成為你的領袖來統治你們。」 . . 外星人身體開始變形,變成跟我一模一樣,但瞬間又回復原形:「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發生的。」 . 我驚魂未定,但這一刻我意識到保衛全人類的責任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我福至心靈,馬上想到了絕橋:「好,請你跟我來。」 . 外星人把我鬆開。這時街上沒有人,我帶著外星人走了幾個街口,回到了我的家。 . 我的心情非常緊張。我指向客廳中的黑貓:「這就是我們的領袖了。」 . 外星人原本已是過份大的眼睛這一刻變得更大,他怒道:「難道你想我變成一隻貓麽?你以為我沒有讀過衞斯理的老貓?難道我變成了一隻貓後不能再變其他東西麽?」 . 我當場被拆穿了,拯救地球的計劃更是大敗而回。正當我無地自容,電腦忽然發出叮叮幾聲。我暗喜,應該是Facebook 的post 終於有人like 了。 . . . 外星人轉向我的電腦,眼神似乎充滿好奇,他的觸鬚伸到電腦USB的接口,觸鬚馬上變形成為了USB的接頭,插入了電腦。螢光幕隨即出現了重要訊息: “This…

 

據說我們正在後真相年代

. 據說我們正在後真相年代。 . 說現在是「後」真相年代,還以爲之前是真相時代。 . 以前的年代起碼還沒有網絡,謊言的確傳播沒有這麼快。 . 譬如小時候經歷過一宗殺人事件,兇手事後起碼要花上幾十年的洗腦,才能把大話謬論植入人心: . 是學生先殺軍人、 廣場上沒有死過人、 是外國的陰謀、 不果斷殺人如何換來以後幾十年的經濟發展… . 如果此事發生在今天,不用一兩天就會有幾十個「 支持軍隊嚴正執法」,「我相信袁木」的羣組成立了。   .   後真相年代起碼有兩大特色。 . 一.無論如何荒謬的邏輯,只要你肯post 上網就有人接受,這些年來聽過的謬論的確不少: . 先撩者賤暗角無怨、 殺無赦等如煞停、 車禍源於佔中、 為了愛護國家的恐怖主義,可以理解和接受….. . ….

 

搭車返學 IV 電車

搭車返學: I 白牌車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電車   (Feature Image Credit:蘇敏怡) . . 每次回香港一落機,都特別感受到香港的士那種獨有假皮座位的膠味,(相對於紐約的士是司機體味);香港地鐵開始時就有一陣冷氣味混合著金屬味(紐約地鐵則是尿味);至於電車,就有一種燒熱了的木頭味,越舊的電車,又或者越接近車尾,這種獨特的氣味就越濃烈,大概是由車尾的機件發出。 . . .   . . 電車是一種設計奇怪的交通工具,一般交通工具的內部空間都追求效率,力求慳位,外型就要流線。電車卻正好相反。窄小的車箱有位裝兩個旋轉欄(turnstiles);明明是行路軌的,卻有鬼迷大的呔盤。車廂內還要裝兩個司機位,最離譜是樓梯也有兩條;就算是設計單幢屋,放兩條樓梯也嫌嘥位。     . . . 至於外型,電車不但不流線,而且前後差不多是完全對稱。小時候一直誤會電車和地鐵、火車一樣,前後兩邊也可以做車頭來載客。到了很久以後才猛然想通,其實電車的內部並不是對稱的,如果司機用車尾的司機位開車,樓上的乘客豈不是全部倒後。     . .  …

 

搭車返學 III 一九八五

搭車返學: I 白牌車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電車 .   那一年是一九八五,香港有了港島地鐵,我住的地方原本叫銅鑼灣,自此正式改名天后。那時我是一個四年級學生,感覺自己已是長大成人,不應該再坐三年級學生才會坐的校巴,是時候和其他同學一起坐公共交通工具。   . .   . . 於是我向母親提議,以後上學搭巴士,放學回家則搭電車。我反覆游說,提出種種理據,但對母親來說似乎是毫無說服力: . . 「我已經咁大過,應該有一點自由。」 「我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放學。」 「我不用趕校車,每天可以遲一點才出門口。」 . . 母親始終也沒有答應,我正打算放棄,最後略盡人事說:「巴士加上電車,一天只要七毫子,比每月三十多元的校巴費便宜許多。」 . . 想不到這時母親毫無表情的道:「好吧,那你下個月開始取消校車吧。」 . . 自此我每天上課在屋企樓下搭十九號巴士。下課就和一班要好的同學沿成和道落斜路走到電車總站。跑馬地電車總站對我來簡直是個樂園。附近有7-11、唱片鋪、文具店、玩具店、西餅鋪,小販有賣魚蛋的、賣牛什和煎釀三寶的。我和同學們每天結伴同遊,生活比搭校巴精彩不知多少倍,人生總算有了意義了。由放學到上電車一刻,中間的二十分鐘,算是小學生涯每天的highlight。 ….

 

搭車返學 II 校巴

搭車返學: I 白牌車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電車       我的小學和幼稚園是同一間學校,相隔只有一條街,幼稚園在跑馬地的冬青道,小學部就在旁邊的成和道。 記得升上小學的第一天,白牌車司機梁太第一次把我在小學部放下。我滿心興奮,從冬青道升級到成和道,是人生重要一步。     .   .       我拿著新的太空喼,揹著新的膠水壼走入小學部。在操場行了很久,也找不到一年級的班房,差不多要遲到了。 . . .       一個老師走過來。   「你邊班㗎?做乜仲唔去上堂」其他老師都是穿白色裇衫、黑色百褶裙,她卻穿褲子,應該是體育老師。   「請問小一敬的班房在哪裡?」…

 

返鄉下 IV 偷渡潮

返鄉下:  一.小學生活   二. 坐大船   三.郵寄     四.偷渡潮 . . 就算到八十年代,香港人對大陸的印象還是有點可怕。記得小時候到戲院看港產片,看到一場戲有兩個人打賭,輸了的懲罰竟然是被拿掉身分證,任由輸方被遞解到大陸,這就是那時候香港人心目中的最大懲罰了。小學生玩飛行棋,連續擲到三次六,所有飛機要飛回基地,應該是所有小學遊戲中最殘酷的懲罰了,這懲罰也叫「三個六,返大陸」。   . . . . . 母親說: 「六七十年代的大陸更窮,香港人不斷的寄嘢,也有許多大陸人選擇偷渡來香港。他們把足球單車呔的內膽綁在身上,從上面游水落嚟。不過當許多人浸死、凍死、或是被鯊魚咬死。」 偷渡潮又稱「逃港」,官方近年稱為「赴港就業潮」。當年香港人叫偷渡客「係上面落黎」,內地人則叫「督卒」,因為有前冇後不可回頭,而且卒過了深圳河,可以「當車使」。 . .         七十年代更出現了所謂的抵疊政策,我第一次聽這名詞已是這政策的最後一晚,看午夜新聞:「今晚凌晨十二時前政府將會取消抵壘政策。」 . . 當時我問父親「什麼是弟女政策?」 /…

 

返鄉下 III 郵寄

返鄉下:  一.小學生活   二. 坐大船   三.郵寄     四.偷渡潮 . . . 從拱北海關出來,撲鼻一陣陣濃烈的汽油味。我們一走到街上,人羣中立即有幾個人向我們走來:「要不要換人民幣?要不要唱外滙券?」母親一開始也沒有理會,拖著我走了一會,直到來到那灰衣大叔旁邊,已經是第四、五個向我們提出換錢的人了,母親似乎這時才立定了主意,終於停下來。       那時候人民幣對港紙是一對三,但這黑市唱錢的匯率好像可以低至一對二。母親從手袋中拿出港紙,灰衣大叔在我們面前把人民幣數了兩遍:「…七,八,九,一百」這時旁邊小巴內鑽出一個大嬸,大叫著「公益、大江,開車啦」母親連忙接過人民幣,一手把大大小小的行李舉起,勉強兼顧著兒子,急忙地上了小巴。 . . 母親把行李和我安頓好後,車子已經出發了。這時候母親才把人民幣拿出來再數一遍,才猛然警覺只有九張,不知道那大叔用了什麼魔法把戲,在交錢那一刻把第十張人民幣變走了。     . .   到大江墟的車程當年要兩、三個小時,我睡醒一覺車外仍是千篇一律的稻田,窗外飄來陣陣的田園氣息,混合著車內的汗味。那時候還是四、五歲的我,看到車箱內擠滿了大大小小行李,當中放在我腳旁的大袋,有兩件圓柱形的硬物微微凸出來,頂住了我腳。我問母親:「這是什麼?」 . . 「是電筒。」 . 返鄉下的前幾天,我聽到母親跟父親說:「鄕下的弟弟要我買一盞單車的車頭燈,晚上在田間踩單車時不用摸黑。他要的是腳踏發電那一種,一踩腳踏車頭燈就會發亮。但我到處找也找不到。」 ….

 

讀衛斯理的故事 III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後來衛斯理出了新版,變成了明窗的袋裝書,當時在7-11也可買到。新版沒有了令人愛不釋手的徐秀美封面,換上了陳奕詩,吸引力自然大減。(按此看徐秀美封面) . . . . . 衛斯理廣播劇 那時商台正在播衞斯理廣播劇,商台的播音員用八十年代的廣東話演譯,特別的字正腔圓,衛斯理卻顯得更沙塵白攉,還有十八樓C座的周老闆、祥嫂、鬍鬚仔、阿水、程公飾演不同角色,科幻小說不禁加添了點市井味。那時我的父親聽完了廣播劇「大廈」和剛看完了書的哥哥高談闊論劇情,我才正要凖備開始看書,但已經完成被穿橋劇透,老早就知道大廈部笠會搭到那裡,神秘感全無,因此我也不太喜歡「大廈」這小說。 . . .     衛斯理電影 除了廣播劇之外,那一年還有衛斯理電影,由許冠傑飾演衛斯理,電影叫「衛斯理傳奇」,衛斯理又多一層雙星報喜的攪笑的味道,當時也出版了衞斯理漫畫,同樣將衛斯理畫成許冠傑模樣。自那時開始,看小說時總是想像許冠傑外型的衛斯理到處打架和接見外星人。我當年十分興奮,看電影前已叫同學替我把主題曲「宇宙無限」錄在錄音帶中,不停”repeat one”。衞斯理傳奇的故事有點像「天外金球」,只是金球改為龍珠,外星人的血是金色的。許冠傑更在拍攝「衞斯理傳奇」時患上高山症,一度被傳已死,成為當時的大新聞。   . . .   另外還有一套叫「原振俠與衛斯理」,周潤發飾演衛斯理,但戲份很少,主角其實是飾演原振俠的錢小豪,故事改編自小說「蠱惑」,還加添了一隻邪惡怪獸「老祖宗」,最後的劇情是完全失控了,老袓宗變成了一隻識功夫的異形xenomorph,武功實在太強,四五個龍虎武師也埋不了異形的身。結局是衞斯理要近距離用反坦克炮把老祖宗打得稀巴爛,我雖然是在家看錄影帶,但看到如此結局也有割櫈的衝動。 . .     據說衞斯理小說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著重冒險,從鑽石花到新年,是傑克上校時期,作者停寫了幾年,進入第二階段,著重科幻,第三段階段是溫寶裕時代,衞斯理集中在家中討論和發表意見。…

 

讀衛斯理的故事 II

.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看了那麼多本衛斯理,中學時想過寫衛斯理的fanfiction。衛斯理小說風格獨特,只要記住幾個要點,要模仿應該不難。   一是要用衞斯理的慣常寫法:   「我一生中經歷了不少驚險的事,但是沒有一件像這一次那樣…」   「我先斟了一大杯酒,才開始慢慢聽他說⋯」   「我是一個受過嚴格的中國武術訓練的人⋯」   「是由外星來的高級生物⋯」   「我有國際警方發出的特別證件⋯」   結尾往往再加上:「都是人類的劣根性⋯」   . . .   冷戰思維 衛斯理對蘇聯、東德一點好感也沒有,角色通常是惡棍特務,但其實內心充滿恐懼。   小說一提到去中國大陸,更沒有好下場,「聚寶盆 」的科學家一去沒有回頭,就是到了後期一點的「尋夢…

 

讀衛斯理的故事 I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中一那年,我的哥哥借來了兩本書,一本叫「後備」,一本叫「沈船」,(大概是台灣版,沉船寫成沈船)他告訴我他有位同班同學,家中有齊衛斯理科幻小說的全套。 我先看「後備」,第一印象是封面的水彩畫很漂亮, 一開始讀更是不能罷手,完全被故事吸引了,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衛斯理時代。     . . . 那時候是香港最具活力的年代,衛斯理基本上是香港版的Indian Jones,四處冒險,還加入了不少中國元素,識功夫,除了不懂得「不死藥」和「妖火」的土人土語外,基本上世界上任何語言方言也會說,加上擁有一間不需打理的出入口公司,衣食無憂;配合國際警方的特別證件,到處歷險可以說是無往而不利。但衝動、猴急、喜歡劖亂歌柄,自以為是,卻是其性格的弱點。 中國背景、配合經濟上、語言上的優勢,加上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具真功夫卻又心浮氣躁、沙塵白攉,衛斯理可說是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縮影。   . . 我們每次借兩本衛斯理,二人各自看完後再交換看。暑假期間也不間斷,每天坐在冷氣房內歎衛斯理,最高境界是中午看著書喝著可樂,然後慢慢入睡,半夢半醒之間雙手還舉著小說,書從手中慢慢滑上去,人生沒有更逍遙的事。那時候林子祥剛剛出了新碟,報章雜誌都是「千億個夜晚」唱片和演唱會的宣傳,海報設計是神秘的沙漠、星空、太空人等,很配合衛斯理科幻故事的內容,我一邊讀衞斯理,一邊聽林子祥,「千億個夜晚 」成為看衛斯理的soundtrack。 .   .         接著的一兩年我看了二三十本衛斯理,科學知識得益全無,因為衛斯理的小說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科學成份,最多是學會了南極沒有熊。但地理知識卻因此增長不少,因為那時期的衛斯理非常活躍,除了經常出入外太空外,還充滿國際視野,經常周遊列國,四處冒險,每個故事發生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我腦海中就有一幅類似Street fighter…

 

乒乓 II

上一集 我的乒乓球技也不知不覺地進步起來,等到我練成了上旋混合橫旋的絕招,而且每次抽波,旁邊也有同學高呼:「好勁抽喎!」時,我的球技已經算是大成,足以稱霸小學了。   我的小學每一班只有幾個男生,乒乓波被視為是男生的運動,加上以我礦古爍金的球技,男生當然是稱霸乒乓枱。但這情況到了四年級要改變了。四年級開學,來了一個插班生,她姓唐,同學都叫她唐太宗,證明在此之前我們從未認識過姓唐的人。唐太宗在第一堂體育課就像踢館一樣把所有男生全都打敗了。我們被打得垂頭喪氣:怎可以輸給女仔,簡直是最大恥辱!自小看精武門,只會想像自己是李小龍,從未想過這一刻會變成被打敗的虹口道場日本人。         唐太宗更邀請我們到她家中打乒乓球,我們視此為向我們下戰書。我告訴母親,要去同學家胡文府附近大坑半山的家中打波,母親說:「你個同學住半山,屋企又夠大放得落乒乓波枱,一定非富則貴,小心打爛人D嘢。」到了當天我才知道唐太宗其實住在勵德邨,大廈有幾張公共乒乓球石枱,唐太宗每天能夠在家練習,才能練成打敗我們的球技。我們玩了一整天,可以說是盡興而歸,但一眾男生卻是暗暗妒忌,心想我們也要找一張標準枱來每天練習。               我們發現鵝頸橋㡳打小人旁邊有四五張乒乓球枱,我們在那裡打了幾回,但後來發現實在太多人來搓枱-就是以球技來爭奪波枱,許多還是大牛龜的中學生,所以放棄了。   經同學的介紹,有一間叫活力的乒乓球室,只要每人夾兩三元就可以打兩小時。我問准了母親,母親的答覆是這些地方品流複雜,不準去。於是我就在星期六的下午偷偷出發去了,乒乓球室在當時銅鑼灣紅寶石酒樓旁邊的一層唐樓中。   「我們是來打乒乓球的」   老闆是一個中年男子,莫名奇妙地給了我們一個dirty look :「到那邊等等。」   母親的說話仍留在我的腦袋,我看到正在等候的全是窮凶極惡的小學生,手上拿著各式各樣的乒乓球拍,我們被帶到乒乓球室。小時候看過一部彩色的粵語長片,內容說一個非法大檔,警察來了,樓下睇水的立刻通知賭檔,蛇頭鼠眼的荷官立刻把賭枱反過來變成乒乓球枱,警察上到來時,荷官正在搓波,還得戚地說:「阿蛇,打乒乓波唔係犯法掛!」     活力球室就像查牌中的賭檔一樣,球室很小,放了四張球枱,每張枱相隔只有兩呎。我忍不住俯下身,看看球枱底有沒有金錢葫蘆公雞等圖案。…

 

乒乓 I

下一集   初初來到北美時,經常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我:你是中國人?識打功夫嗎?後來人們大概逐漸認識到如果凡是中國人都識功夫,全世界有四分一人像李小龍李連杰一般身手,那仲成世界?但還有另一條問題仍有人會問:你是中國人,會打乒乓波嗎?全球四分一人都識打乒乓球,仲成世界?結果就是造成現今全世界乒乓球代表絕大都是華人。   我通常會這樣回答:那要從我八歲那一年説起⋯   記得那一年,有一天大哥臨出門口時對我和四哥說:「明天回來時,我會敎你們打乒乓波,我還會送你們每人一塊新的球拍」。我們歡喜若狂,好像投身華山派,師父終於答應明天敎你用劍。我們兄弟倆思前想後,認為要為明天作些什麼凖備。小孩子的邏輯就是奇怪,人家明明說送我們球拍,我們的凖備功天偏偏就是要自己先去買兩塊球拍。     我們的家附近有球拍賣的有兩處,一間叫益智書局,老闆和我們很熟,對我們也不錯,一口濃濃的上海口音。另一間叫精工體育用品公司(不是後來的精工印書局),出名的謀人寺,老闆娘最喜歡「呃細路」。這時小孩子的邏輯再度kick in,我們覺得乒乓球拍是體育用品,沒有理由不去體育用品公司去買。     「請問乒乓波板幾多錢?」   「好貴過噃,你們有幾多錢?」   「我們有八蚊,想買兩塊。」   「兩塊就買唔到嘞,買住一塊先啦,啱啱好八蚊」我們豪不懷疑,高高興興地拿著一塊蜻蜒牌正膠粒乒乓波板回家。   大哥回到家中看見我們買回來的薄切切的波板,不由得大驚,他從益智書局買回來的兩塊流星牌乒乓球拍總共都只是七蚊,而且流星牌明顯是比蜻蜒牌高一級的。他怒氣沖沖的拾起蜻蜒牌球拍走了出去。我們等了二十分鐘,只見大哥死死地氣回來,手中還是拿這淺綠色的球拍,八歲的我也能推理得到他是無功而還。       雖然經過這挫折,我們對乒乓球的熱情毫無減退,大哥傳授了一些基本工後,我們不斷的苦練,平時我們就用家中吃飯圓形的摺枱,中間放兩個跑車組合型的多功能筆盒,圓枱直徑只有三呎,這種訓練方法的好處是能提高打乒乓球的準確性,壞處是一回到標準枱,才發現桌子實在要大得多,結果發球全部落網。        …

 

下定決心  要成為Trump的支持者

2017 年我有個重大的新年願望,下定決心成為Donald Trump的支持者。   首先要解釋一下,我身處美國,在這資訊年代,每天收到無數的信口開河、愚蠢難頂之言論:「氣候變化是中國人的惡作劇」「見到示威者打暈佢, 我會替你出律師費」「過去一季,美國的GDP是低過零」「我到了7-11現場去看世貿中心遺址」,大選完了以為可以休息一下,誰知他的團隊還變本加厲,「他說的不算謊言,只是另類事實」「凡是負面民調都是假新聞」。 你身處香港或許還覺得幾過癮,但想像一下有人就在你住的地方,整天不斷地說廢話,譬如說自己「天堂有留位」、「上帝要我選」,又或者「我們都像猶太人」,「先撩者打死無怨」   。 Trump的荒謬程度和密度還要再調高百倍, 社會上卻有一半人非常認同,如果你身處美國恐怕你也會氣炸了。     本來我打算這四年在深山隱居,等四年後美國人發完燒才出山。 但四年實在太長了,而且萬一他一做做八年我怎麼辦? 因此唯一的方法令自己快樂,就是下定決心當Trump的支持者。     首先是要少看負面報導,美國媒體除了Fox News,其他完全不可看。其次是多睇香港的評論,因為我發覺香港出奇地多Trump 的支持者,大概是把對左膠的憎恨投射到美國,香港人覺得左膠罪大惡極,要為全世界所有問題負責。 因此寧要瘋子也不要左膠。我本能地想反駁,不是每個反對Trump的人都是左膠,Trump的荒謬程度己超越了左右派,但自從Brexit和美國大選之後,我發現用常識去判斷問題,只會變燈神,於是我要忍住、默默接受。     然後是借鏡香港經驗,其實香港人面對Trump也應該是似曾相識,身同感受:「他代表了改變。雖然充滿缺點,但是他的對手只會保持現狀status quo,所以要搏一搏才有希望走出困局」。說這話的不單是Trump的支持者,也有是五年前CY的擁躉。       兩人性恪上也有不少相同之處,喜歡語言偽術,記仇、小器,同樣的薄皮、鬥氣,一個被Economist列為世界十大危機之一,一個被葉劉評為「會害人嘅」(根據周梁)。…

 

搭車返學I 白牌車

搭車返學: I 白牌車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電車   . . 由幼稚園開始我就搭梁太的車,梁太開的一架十人van 仔,小時候以為是因為Van仔的車牌是白色,所以叫白牌車,後來才知道白牌的意思即是無牌,不是無牌駕駛而是無牌載客。梁太五十多歲,我們一車大概坐七八個學生,幼稚園也分上下晝班,每天接載的學生就有十多個。             當年Van仔還沒有自動門,梁太就在車門上裝了幾個滑輪,配合彈弓和尼龍繩,每逢有人上落車,坐在司機位的她就轉過身來,高聲呼叫:「小心啦嚇,睇手呀!開門啦。」然後拉動尼龍繩,透過滑輪改變拉力的方向,門就向後拉開了。關門時也要呼叫警告一下,然後拉另一條繩,拉動另一組滑輪,門就直接關上了。 . . . 梁太對這發明非常自豪,一有機會就會對人大大介紹一番,小時候的我也不知聽了幾多次梁太的「presentation」 了,但要到了我中三讀physics時 ,看physics in action裏的pulleys一課 才真正體會梁太的設計精妙之處。 . . . 有了這設計梁太就不用另聘跟車負責開門,但梁太還是有個助手,是她的女婿,可能也姓梁,名字大概叫「太個女婿」,因為坐了幾年他駕的車也是這樣稱呼他。「梁太個女婿」有時會代替梁太來接送,他駕的不是白色Van仔,而是一架棗紅色的私家車,幼稚園學生不能坐司機旁的位子,他就把六七個學生擠在後排。梁太的女婿每次也會提醒我們:「你們要梅花間竹的一個靠前一個靠近後地坐,那就夠位啦!」由於實在太擠,我們都不太喜歡梁太個女婿來接送。。…

 

08 聽林憶蓮的故事 一零年代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2012年本來是世界末日,據說上帝答應過,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起來跳求神舞,末世就可以延遲,四年後才派「當撈侵」來毀滅世界。終於韓國人拯救了世界,發明了Gangnam Style,全球起碼有四分一人一起跳騎馬舞,因此阻止了末日的降臨。否則的話沒有人可以解釋,一個肥仔跳舞的為何會有二十六億人看過。 . . . . . . .   . . . 至於香港,這一年雖然未算是末日,但也算是踏入了一個新時代,有了個新特首。據說當初中英雙方都執錯了字粒,十五錯寫成五十,fifteen 聽錯為 fifty,立法原意其實是十五年不變,這一年不但達標了,而且方方面面都做得相當到位,值得熱烈慶祝。 . ….

 

07 聽林憶蓮的故事 千禧年代 II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 據說每個美國人都有紐約夢,對紐約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意結,因此荷理活電影十套有六套的故事都發生在紐約,還有兩套是古裝或者在外太空。論理紐約人材聚集,一切好的東西都應該匯聚於此,好像中國的上海和北京,是全中國的最發達的地方。現實是紐約硬件極其落後,機場、地鐵、火車站、巴士站無一不是第三世界水平。地方是三教九流,設備殘舊,而且充滿老鼠。剛到時還會安慰自己,紐約人材鼎盛不需要太好的硬件也能成事,譬如只有獨孤求敗才會用鈍劍,其實內心知道這純粹是落後和追不上時代。街道是異常的骯髒,充滿尿味,開始時以為尿味都是來自狗的,後來經過幾次畢生難忘的經歷,才知道不是。尿味濃烈已經是超越公廁,只會想到是實驗室,實驗目的當然是提煉高濃度亞摩尼亞。 . . . 紐約就像個絕世美女,卻有強烈體臭,間中也會有精神病發作,但你仍會因為她的絕色美貎而意亂情迷,當你從忍受,到接受,最終能病態的享受她的一切缺點時,你才真真正正變成一個New Yorker。 . . . / / . . . . . ….

 

06 聽林憶蓮的故事 千禧年代 I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踏入千禧年代,人類總算勉強避過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千年蟲。除夕倒數後,機器沒有起來反抗人類,家庭電器也沒有在同一時間爆炸。  . .   我有時懷疑千年蟲其實還未被杜,仍在作惡,其實牠早已把千禧年代的時間一點一滴偷走了,因此每次回想九十年代的舊事,你會嘆息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不對,其實已經是二十多年的事了,中間有整整十年彷彿給悄悄偷盜去了。電腦大概是每一天偷走了一兩個小時,周末早上更是大偷特偷,否則無法解釋為何每逢星期六、日睡醒已經是中午了。 .   . . . 正正因為這十年是特別短,林憶蓮也只來得及出了一隻半的廣東大碟。千禧年的第一隻還是國語碟,名字叫「林憶蓮’s」,林憶蓮終於有一首K歌了,以前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雖然在卡拉OK大受歡迎,但難度太高不算是K歌,不信下次到卡拉OK不妨叫身旁的人為你獻唱一次。「至少還有你」旋律優美,歌詞動人,又夠商業化,最重要是音域不大,容易唱,真是K 歌的典範。現在我一播此曲,還會有人說:「大聲一點,這是我的飲歌。」 . . . . .  . ….

 

05 聽林憶蓮的故事 九十年代 III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印象中95年的多倫多好像在六月下了一次雪;這一年O.J.Simpson差點被判殺人入獄;魁北克差點投票獨立出去;這一年「靡靡之音」的鄧麗君走了,「鴛鴦蝴蝶」的張愛玲走了,Windows 出了95;林憶蓮出了「Love, Sandy」。   . . 「Love, Sandy」是相當商業化的國語碟,每首歌都以旋律為先,是Easy listening 的經典,好處是像Comfort food,任何時候聽也令人舒暢,假如你流落荒島,只准帶二十隻CD(這是mp3出現之前, 經常會問自己的假設性題目),這大概會是第二十隻。壞處是首首歌差不多,都是憂憂怨怨,受盡傷害的女人歌,作為一個直男,如此柔弱的歌實在有點吃不消,感覺好像大男人練玉女心經,又或者兩名大漢在卡拉OK對唱「相思風雨中」,簡稱太Gay,幾乎是流落荒島也不好意思大聲播。幸好我天生國語奇差,很容易 Tune out不聽歌詞。最喜歡的是「為你我受冷風吹」,但歌詞實在太過怨婦,在大學宿舍只會細細聲地聽,直到十多年後有了演唱會搖滾版,才多了點剛陽味。 . . ….

 

04 聽林憶蓮的故事 九十年代 II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1992年是重要的一年,我們有了個新港督,有名的喜歡吃蛋撻,據說後來更變成了千古罪人。 . .   . .   這一年我收到了兩封信,都是喜訊,卻是互相排斥 mutually exclusive 的。第一封是我可以做香港大學的學生,第二封是我們可以做加拿大的移民。  . . 於是我準備好一大堆理論,打算跟家人動之以情,責之以義,誰知母親一開始就說出了 現在想來極具前瞻性的智慧說話:「你要留喺香港讀大學,唔移民?九七你點?你好信唔信,信共產黨?」我頓時語塞,只好悄悄地轉身入房收拾行李。  . ….

 

03 聽林憶蓮的故事 九十年代 I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九十年代是人類最美好的年代。 . . 那年代什麼也美好,問題也簡單一點。 . . 那年代的環境問題只是臭氧層破了,停用噴髮膠就解決了,反正那是八十年代的產物。恐怖主義是地區性,不會影響你上飛機要過脫褸脫鞋脫皮帶的層層安檢。 . .     . 那年代的港產片仍是橫掃亞洲,中國貨還是價廉物美。蘇聯取消稱霸全球,日本放棄經濟侵略。九十年代那一次的海灣戰爭是正義之戰,那一次的世貿恐襲只炸了地牢,九十年代那一個布殊沒有連任,那一個克林頓總統是男的。 . . 那年代大人看的蘋果,是剛創刊的報紙,還沒有…

 

02 聽林憶蓮的故事 八十年代 II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 這一年我人生大升級,終於儲夠了錢,買了 一部 walkman。我在軒尼詩道通利琴行旁邊的一間電器舖買,牌子是 Aiwa,因此嚴格來說不算是 walkman ,因為只有Sony 出品的才可以叫walkman 。型號是 HS-G35 II,強勁功能包括Auto Reverse 、身歷聲、 三段 Equalizer…

 

01 聽林憶蓮的故事 八十年代 I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那時候是八十年代。 . . 那時候香港的市花仍是洋紫荊,還未被偷偷換成紫荊花,洋紫荊不是紫荊,正如洋蔥不同蔥,燒羊肉不能簡稱為燒肉。 . . 那時候沙士仍是汽水,不是傳染病,只會想到唱廣告歌的林子祥,不會想起洗手的董太。 . . 那時候唱Hello 的仍是Lionel Richie, 還未有Adele,洗米華是「城市故事」的梁思浩,不是澳門商人;神童輝真是神童,七歲上歡樂今宵表演心算,沒有炒股。事業線仍在掌上, 還未生上心口;山寨還是小型工廠,不是冒牌產品。內地還叫大陸,冰鮮雞還叫雪雞;海底隧道還沒有分東、西或紅隧,人也未分藍屍黃屍;報紙卻分左右派;電話號碼也分香港九龍。地鐵只去九龍,城巴只到海洋公園,的士全都是五個人,小巴只有十四座。滿街不是金舖藥房,最多是7-11和時間廊。 ….

 

舊陣時: 7-11

. 上回 麥當勞 . . . . 這個世界有一些商店,註定跟你不會有任何關係的。小時候我家附近就有一間叫新日新池的店鋪,初時不知道是賣什麼的。瓷磚外牆配茶色玻璃門,想偷看內裡也不能,姊姊對我解釋這是芬蘭浴店,芬蘭冬天很冷很長,因此發明了芬蘭浴,香港很熱,因此不會有生意。我腦海中不其然想像一群芬蘭人在茶色玻璃門後洗澡。後來才知道新日新池其實是上海浴堂,芬蘭人換成了一群上海人。 . . 一天放學,新日新池前聚集一班裝修工人,新日新池果然如姊姊所料要關門了!但我還是固執地以為關門後仍是要開第二間芬蘭浴。還是姊姊大膽,直接去問裝修工人,才知道要開的是一間鋪頭叫7-11。 . . 當時我們都對7-11沒有太大認識。 「什麼是7-11?」 . . 「像士多辦館一類,但是24小時營業。」 . . 「什麼是24小時營業?」 . . 「就是一天開門24小時。」 . . 「一天開門24小時,那第二天呢?」 . . 「第二天繼續開門」…

 

舊陣時: 麥當勞

下回 7-11 . . .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物的出現, 會完全改變現存的遊戲規則,  譬如盤尼西林丶抽水馬桶又或者是互聯網、iphone  等,亦即所謂的 Game changer。如果你在這些發明之前出生,或者你還會有一種錯覺,以為這世界一開始就有這東西,你無法想像之前的世界是如何運作,如果不信,下次去旅行時,book 一間沒有wifi 的酒店,觀察一下你十嵗女兒如何反應  。 . . . .   假如這些東西在你出生才出現,那你有幸見證這些劃時代的改變,世界在你眼前翻天覆地,如果這改變發生在童年,你難免還會大驚小怪,甚至畢生難忘。 . . 記得我的姊姊曾跟我說過,當年麥當勞來開第一間分店是香港的頭等大事,第一間麥當勞在銅鑼灣的百德新街開幕,  即當年的食街旁邊, 當年麥當勞不單是 game changer, 更是姊姊的life changer ,她憶述第一次到麥當勞,簡直像盲人開了眼。美國人已經為全世界發明了最美味的食物了。…

 

紐約客: 下定決心去吃一碗雲吞麵III 喪屍

. 下定決心去吃一碗雲吞麵:  第一集 楔子 第二集 紐約地鐵   第三集 喪屍 . . . 我登上了另外一班列車, 廣播中說: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delayed due to train traffic ahead of us.” 地鐵塞車!記得小學時有個笑話, 說遲到的理由是巴士出軌,地鐵塞車。地鐵也會塞車! 偏偏紐約地鐵塞車就是平常事,地鐵塞車最大的原因之一是乘客身體不適, 據說最通常發生的是乘客節食, 引致血糖太低而暈眩,…

 

舊陣時: 過新年 行年宵

. 上回 過新年 糖果盒 . . . 小時候因為家住在維多利亞公園旁邊,因此每年行年宵是必然的事, 基本上由年廿六開始,得閒無事就會落街到花市走一圈。 .   記得有一年的年卅晚,維園年宵的人群突然起鬨, 有人大叫: 「督爺來了。」我當是不要什麼是督 yeah (第二聲) , 姊姊對我說:「尤德來了。」我站在老遠, 看到一個特別高, 特別白的頭, 這算是我唯一一次見過港督。  . .   行花市是重要的童年回憶, 小時候關於花市第一件要明白的就是有乾檔和濕檔之分,乾檔是玩具精品,是你去花市的原因,濕檔是賣賀年鮮花, 是你去乾檔的阻礙。因為你要耐心的等待、忍耐大人在濕檔辦完新年的正事, 買完鮮花, 才可以到乾檔。  ….

 

舊陣時: 過新年 糖果盒

. . 下回: 過新年 行年宵 . . . 童年時的農曆新年總覺得有點像西方的聖誕節加萬聖節: 寒冷的天氣、悠長的假期、全家都要回家吃一頓最重要的晚飯、再要買一棵oversize 的植物回家裝飾,十足十像聖誕節;而一個假日中可以任吃糖果, 就有點像萬聖節。 . .   糖果盒是新年的頭等大事, 因為雖然是用來招呼客人, 但客人在短短的幾小時的拜年期間, 很少會是狂吃糖果,加上還會帶一盒來送禮, 因此絕大部份的糖果都是給我們吃的,因此糖果盒的重要性不亞於每年利是的數目。 . . 年三十晚,母親會拿出一包包的糖果, 我們的工作是把糖果分配在一格格的糖果盒中。我們會從包裝裡拿一大堆, 然後藉口說拿得太多, 糖果盒裝不下,唯有是馬上吃掉。 . . 糖果也分幾個等級, 第一級當然是朱古力, 這包括金杯、金鷹、金幣、…

 

紐約客: 下定決心去吃一碗雲吞麵II 紐約地鐵

.   下定決心去吃一碗雲吞麵:  第一集 楔子  第二集 紐約地鐵   第三集 喪屍 . .   既然我下定決心吃一碗雲吞麵, 當然不會先吃早餐, 壞了胃口,於是我忍著肚餓踏上征途,搭地鐵。. . 說到地鐵, 或許你腦海立刻出現亞洲的,香港的MTR, 台北的捷運、又或者是海的Metro,  都是大同小異, 但紐約的Subway 分別太大, 基本上已是不同概念。 .   紐約的地鐵歷史悠久, 已經超過一百年, 衛生情況和落後程度也跟一百年前差不多, 整個車站基本上可以當作一個大公厠, 空氣中瀰漫著一陣陣餲(音壓) 味…

 

紐約客: 下定決心去吃一碗雲吞麵 I楔子

. 下定決心去吃一碗雲吞麵:  第一集 楔子  第二集 紐約地鐵   第三集 喪屍 . .   今天醒來, 下定決心要吃一碗雲吞麵。 .   我不是特別喜歡雲吞, 也不偏愛麵, 但無論如何, 今天就是要吃一碗雲吞麵。 .   其實在紐約到處也可以吃到雲吞麵, 但在一般的唐餐館已經變得相當美式, 餐牌上的不是芥蘭雞, 就是雜碎、左宗雞、木須雞或者是炸香蕉等美式中菜, 吃完還會送上一個 Fortune cookie。芥蘭其實是西蘭花;Fortune cookie源自日本;雜碎全名是李鴻章雜碎, 左宗雞則是左宗棠雞的簡稱,先不要問為何偏偏沒有中國菜以曾國藩命名,又或者為何左宗棠的簡稱是左宗。據說左宗雞是一個台灣人為蔣經國發明, 論理應該以蔣總統為命名,…

 

剋星,又來了

  這個世界有些人是你的剋星, 害完你一次又次, 搞完你一鑊又一鑊, 你不單不怪他, 反而還覺得他不錯, 甚至還會多謝他。譬如開國的主席, 在位二十八年, 一次又一次的運動, 害死的人上億, 整個國家被弄得死去活來, 還要將他三七開, 把他的人頭像放在廣場,印在鈔票。   至於香港, 說到剋星肯定是他: 八萬五, 問責制, 強積金, 廿三條, 數碼港, 母語教學, 基本上每一個決定都是錯的, 真是一鑊比一鑊金,完全是有心整蠱, 還有主動提請人大釋法, 簡直是親手毀滅高度自治。   但他卻食正香港人條水, 老實、斯文、 和藹、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