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
據說每個美國人都有紐約夢,對紐約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意結,因此荷理活電影十套有六套的故事都發生在紐約,還有兩套是古裝或者在外太空。論理紐約人材聚集,一切好的東西都應該匯聚於此,好像中國的上海和北京,是全中國的最發達的地方。現實是紐約硬件極其落後,機場、地鐵、火車站、巴士站無一不是第三世界水平。地方是三教九流,設備殘舊,而且充滿老鼠。剛到時還會安慰自己,紐約人材鼎盛不需要太好的硬件也能成事,譬如只有獨孤求敗才會用鈍劍,其實內心知道這純粹是落後和追不上時代。街道是異常的骯髒,充滿尿味,開始時以為尿味都是來自狗的,後來經過幾次畢生難忘的經歷,才知道不是。尿味濃烈已經是超越公廁,只會想到是實驗室,實驗目的當然是提煉高濃度亞摩尼亞。
.
.
.
紐約就像個絕世美女,卻有強烈體臭,間中也會有精神病發作,但你仍會因為她的絕色美貎而意亂情迷,當你從忍受,到接受,最終能病態的享受她的一切缺點時,你才真真正正變成一個New Yorker。
.
.
.
/
/
.
.
.
.
.
.
.
.
我在紐約工作有一個同是來自香港的同事,他知道我喜歡林憶蓮,一天寄了一大堆 mp3 給我。我打開來聽,是商台的一個廣播劇,不是「十八樓C座」,男主角不是周老板,是張學友,女主角不是祥嫂,是林憶蓮,內容是講述一對情人在香港的不同時代婆婆媽媽的離離合合,張學友永遠不肯早起身,"miss屎"曬見是morning person 女朋友的機會,因此這廣播劇叫「日與夜」,如果由我的母親改名,應該叫「黃朝白晏」。我忍不住一口氣聽完了整套「黃朝白晏」,結果那星期的工作效率跟放大假差不多,我馬上要做兩件事,一是到唐人街買主題曲,二是計劃放假回香港看看。
.
.
.
.
紐約的唐人街應該是全世界最大,多倫多新舊兩個唐人街加在一起也比紐約小,到現在我也攪不清楚唐人街的邊界在哪裡。紐約人一踏進了 Canal Street 南面,基本上已經算是離開了美國,商店開始變得異國風情,食物變成稀奇古怪,雞鴨都吊在櫥窗,人是語言不通,街道是加倍骯髒,物價是異常的低,跟紐約其他地方完全脫節。紐約人本來已經喜歡Jaywalk 亂過馬路 ,在唐人街交通規則更是不存在,紅綠燈對行人來說只有裝飾作用,基本上與聖誕燈飾無異。
.
.
.
.
.
.
那時候紐約的唐人街還有許多唱片舖,主要是賣DVD,是繼唐餐館、超級市場後,第三多的舖頭類型。我到了唱片店,馬上就找到那CD,付錢時老板娘照例會說:「刷咭呀?比現金啦,唔駛比稅喎,冇現金就去㩒機啦。」這是紐約唐人街的特有「避稅」方法。
.
..
.
.
.
.
我買了CD,專程經過唐人街殯儀館旁邊的一個公園,天氣已經回䁔了,一群八十年代打扮的退休人士正在聚集,當中一人挺身而出,充當指揮,動作誇張造作。「歌唱祖國」的歌聲馬上響遍紐約 downtown,每人都面露無比快樂的表情,不知道這滿足感有多少是源自愛國歌曲本身的催眠作用,多少是出於對舊日年青時光的緬懷, 反正兩者已經糾纏在一起,永遠分不開了,正如我聽林憶蓮的心情一樣,也有一大部分是為了對舊日子的追憶。
.
.
.
.
..
.
我刻意經過公園,是因為我喜歡這種時空交錯的感覺。這一刻他們已經回到革命時代,陽光、樹木、微風都已經刻意配合,跟幾十年前的中國沒有兩樣, 唯一不肯合作是四周的高樓大廈、途人的錯諤表情、公園中飄掦的美國旗,穿了崩露了餡差一點把他們帶回現實中。唱完了,大家拍手互相鼓勵,太激動了,接著唱什麼,再來一枝「解放區的一天」吧,想不到幾十年後的今天,真的成功地把公園面積大小的一塊解放區輸出到這世界首都來。
.
.
.
.
我買的CD是林憶蓮2002年的唱片,名字叫「Encore」,只是細碟,其中只有幾首新曲,包括「日與夜」的主題曲,其他都只是翻唱以前的歌。據說這唱碟推出時,林憶蓮即將約滿,傳聞唱片公司因此不肯花錢造宣傳,歌迷大為不滿,於是自行製作海報,籌錢登報紙為唱片宣傳。現在的說法是唱片公司的關公災難,林憶蓮的歌迷也大概是全世界最可愛的歌迷了。
.
.
.
.
.
.
聽完了「日與夜」後由於太掛念香港,我決定要回港渡假。那時我在紐約工作了已經一年多,回港探親也不為過,加上那時回港機票是有史以來最便宜,我從我的Palmpilot 中確定了日子,打開有新增攝影功能的motorola全彩色flip phone,預備打電話給旅行社,旁邊的德州同事向我介紹:「有一個新網站,非常先進,訂機票十分方便,名字好像叫X什麼,一會兒在Yahoo搜索到,馬上MSN給你。」那網頁原來就是expedia ,我正要登入訂機票,這時我收到老板寄來的一封電郵:
.
.
.
「親愛的全部,
..
鑑於近日嚴峻的狀況,任何人前往亞洲太平洋及附近地區,皆有機會感染沙士及被隔離,因此如果任何同事有計劃外遊到中國、香港、越南及星加玻等疫情嚴重地區,無論基於商務或私人理由,請先取得管理層批准。
.
最良好的問候」
..
.
我立刻回頭看看四周,懷疑老板就在附近,看到我正在訂機票才發此電郵。那時風頭火勢,我不能到亞洲的疫區渡假,只好改去北美最大的疫埠-多倫多。
..
.
..
.
.
.
.
那是2003年的四月,大概沒有香港人會忘記當年的光景,整個城市因為一塲瘟疫而上了寳貴一課,疫症帶來的教訓深深地烙入每個香港人的腦海。這教訓不是以後要加倍注重衛生,也不是要特別珍惜醫護人員。而是在下次樓市低迷時,記住一定要入市,因為只要看凖時機入貨,可以代替今後幾十年的辛勞工作,形同中了彩票。
.
.
時間飛逝,兩年後林憶蓮由於腳痛,不得不向大家辭職,與此同時董建華在相隔九年終於再度推出廣東話大碟,董生更首次與雷頌德合作,炮製了⋯對不起,人物調轉了,推出大碟「本色」的應該是林憶蓮,由於我期待了這一個日子太久,這時終於來臨了,大家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現在想來還有些激動,所以攪錯了。
.
.
「本色」是林憶蓮九年後從新回歸廣東話的唱片,歌迷都萬分期待。”回歸”有許多模式,譬如荷理活電影,就有所謂 “reboot” ,把故事從新包裝,以全新形象視人。那麼林憶蓮這次的「回歸」是「續集」,延續舊日成功的風格,還是不斷求新的「reboot」呢?每人有不同的期望,因此起碼有一半人失望。「本色」是與雷頌德合作,結果當然是偏向商業化的reboot。樂評毀譽參半,批評的覺得太大眾化,失去了林憶蓮的原來個性,甚至有點過時。
.
.
.
.
.
.
.
我是另外一半的人,對「本色」這唱碟相當滿意,喜歡當中每首歌都有不同風格,用不同的唱腔,我不覺唱片老土,反而喜歡有點懷舊色彩,譬如「還是我,還是你」的編曲,色士風響起,不禁想到小時候看七十年代日本警匪片的主題曲。最初聽「沒結果之後」只喜歡前段慢版部分,後來發現快版部分無論編曲、旋律、風格都和九十年代初日劇「東京愛的故事」的主題曲異常相似,才慢慢喜歡了。這時已經是itune時代,這唱片還有許多 rating 為5星4星的歌,例如「時光本是無罪」、「為何他會離開你」、「不敢奢望改變你」等。
.
.
.
.
.
.
.
.
.
.
.
.
.
另外還有一首歌叫「Incomplete」,是為悼念林振強而作,歌詞是留白,彷彿是留給林振強塡。我經常想,如果林振強還在生,會填什麼的詞呢?是關於宅男、中女、大媽,還是愛情Wifi、戀愛uber⋯⋯一邊聽著林憶蓮軟綿綿的輕吭,會令我有無限遐想,對林振強有莫名懷念。
.
.
.
就在「本色」推出的同一年,香港的「回歸」也從舊時代的「續集」被人悄悄地改為「reboot」版,特區政府Boot了一次機,一國兩制被從新包裝,加入了很多「西環」風格。這一重大改變要在幾年後香港人才逐漸醒覺,這還真是要多得林憶蓮了,對不起,又攪錯了,是董建華,要多得的是董建華。
.
.
.
.
.
.
.
.
/
/
.
.
.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Watched 秋天的童話today. Love NY!
當年 MSN 已經很高級,改變了人與人之間溝通方法
在贴吧看到你的文章,看到最后瞪大了双眼![吃惊] 相信你很懂三弟的音乐。[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