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
这一年我人生大升级,终于储够了钱,买了 一部 walkman。我在轩尼诗道通利琴行旁边的一间电器舖买,牌子是 Aiwa,因此严格来说不算是 walkman ,因为只有Sony 出品的才可以叫walkman 。型号是 HS-G35 II,强劲功能包括Auto Reverse 、身历声、 三段 Equalizer 、内置收音机和皮带扣、外置湿电插苏等。如此强大的功能,其实是全间舖头最平的型号。我还要讲价,讲了很久售货员还是一毫子也不肯减,因为那间电器舖是百老汇。
/
/
.
.
.
.
.
我最后还是买了,高高兴兴的拿着 walkman 回家,当晚才发现是坏的,只有一边耳筒有声,当时真是晴天霹雳,人生第一次的大买卖就大败而回。我彻夜难眠,悔恨为何没有检查清楚就离开,由新买人生第一部walkman 的兴奋直接跌到失去第一部walkman 的悲痛,一来一回的落差简直等如一次过失去了两部walkmans。一年的积蓄付诸流水,三百二十元算是白花了。第二天我回到百老汇投诉,售货员目无表情的望了我一眼,一言不发地换了一部新的walkman 给我,才化解这次大危机。
.
.
.
.
.
自此 walkman成为我身体的一部份,记得一次我到中环交稿,刚好walkman的电用完,当时还没有䶨性电芯,电芯一般都很快用完。我身上只有两元,搭车和买电芯只能两者选一。我最终还是把心一横, 买了一排高力电芯,决心上路。我要从当时红绿日报报馆(不记得当时是否已改名为港人日报),就是现在的兰桂芳附近走回家,虽然只是四个地铁站,但对中一的我已算是很长的路,刚好可以听完整只「灰色」两次。
.
.
.
「灰色」之后大约一年才出现 「Ready」这张碟,「Ready」 形象大变,变得异常成熟和日式。我在屋企附近,百乐戏院旁一档叫百乐影音的唱片档买了Cassette 带回家,家人看到录音带封面的林忆莲,只说了一句:「哇,乜佢搅成咁!」我竭力为偶像辩护,但其实自己内心也不太接受。
.
.
.
虽然如此,自此我知道林忆莲每一只碟在形像唱腔也追求变化创新,其实当年香港的音乐、电影大都如此,大胆创新、去到尽、没有包袱,这才是当时的时代精神,并不是保守异常的什么狮子山下精神,更与现在凡事背靠祖国只食老本的特区精神不能同日而语。
.
.
.
.
.
「Ready 」的形象虽然令当年的我滴汗,但唱片本身却是一流的,我不喜欢「滴汗」,但非常喜欢「黄昏」 ,「真的喜欢你」和「下雨天」。「最佳男主角」的塡词基本上是「住家男人」的续集,我开始明白林振强这类填词风格。故事性强,引人遐想,力求过瘾,通俗而不庸俗,正正符合大胆去尽的时代精神,其他林振强作品如爱情蝙蝠侠,一只蚊,丫呜婆,贪、贪、贪也属于这类风格。
.
.

sandyandmenews.com
.
.
.
这段时期我开始十分留意一切与林忆莲有关的产品,杂志如新时代、好时代、姊妹等也买了一大堆。林忆莲唱「风之谷」的主题曲,收录在一只杂锦碟中,整只碟只有一首林忆莲的歌,我不想为了一首歌而买一饼带,于是到糖街铜锣湾中心的地库租带来录,价钱是一元,按金是原装录音带的售价。主题曲叫「绿水淸风」,其实唱得不算太好,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这首歌的key 要定得那么低,假如在卡拉ok 听到朋友唱成这样,也会自作主张拿起remote为她升高两个 key 。
.
.
.
,
.
.
.
当我知道林忆莲有份演出「猛鬼学堂」的时候已经很迟,大部分戏院已经落画了,剩下只有一间在旺角,我很少过海去九龙,也很少入戏院,也独个儿到旺角一间戏院观赏。
.
.
.
.
.
.
.
「猛鬼学堂」在1988年放映,应该是港产片最辉煌的几年。其中的一个角色单恋林忆莲,由已故演员伊雷饰演。自小就对伊雷已经有很深印象,觉得他像利比亚的卡达菲,有时又会与吴耀汉混淆。到他去世后,我才知道他是粤语长片谐星伊秋水的儿子。七十年代有一出电影叫「狐蝠」,是少有的港产特务片,伊雷是男主角, 女主角是美国演员,但我永远当作是黄韵丝,因为是由她配音,美国女特务说话因此有了黄韵丝的招牌刻薄口吻。电影是基于当年苏联米格机师出逃事件加以发挥,故事说米格机狐蝠的机密资料最终落在香港,各方面的特务包括乔宏陈欣健等展开争夺战,充满冷战的时代感和国际视野。港产电影电视以米格机做招徕,下一次要等到九十年代卢海鹏担正的「点解阿sir 系只鬼」续集,亚视脱离了邱徳根的悭皮年代,大手笔买了架米格15的外壳来拍喜剧。
.
.
.
.
..
..
.
.
.
.
.
.
.
我当时太小,没有入场看「狐蝠」,我的大哥看了,还买了「狐蝠」的配乐唱片,由郑少秋唱主题曲。大哥在家中一边砌模型一边不断重复地听,我看着唱片封面的飞机,问他是不是在砌米格机的模型,他说是他是在砌米格机的死对头-美国的F-16 。冷战的思维、双星模型的胶水味、唱片封底伊雷的剧照、黑胶唱片的劈啪声,再加上郑少秋超重ng音的唱腔,交织成我人生最早的记忆。
.
.
.
.
.
林忆莲88年转了唱片公司,出了都市触觉第一集,歌技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自此「低音唔到」的现象逐渐消失了,林忆莲的唱片从此多了伦永亮。伦永亮编曲的「因你疯了」配合林忆莲的歌声,听得我如痴如醉。
/
/
/
但我最爱的还是「又见朝阳」,「又见朝阳」是TVB剧集「阿德也疯狂」的主题曲,因此在每天的黄金时间都播两次。当时有点奇怪无线会找刘江做「阿德也疯狂」的第一男主角,女主角是罗慧娟。小时候我已经对刘江很有印象,五六岁和母亲一起看丽的的「浮生六劫」,第一集岳华就将老婆卖给刘江饰演的伍培,小小心灵受到极大震憾,直到今天还留下了暗影,自此我们家都称刘江为伍培。
.
.
.
.
.
.
.
.
一年之后,都市触觉2面世了,我没有立刻买带,原因是当年六月发生的大事,实在太过震憾,到了十月林忆莲出碟时,我的心情还未平伏,仍然有点心不在焉、浑浑噩噩,这段时期听歌也只是翻听旧歌「东方西方」,又或者是达明一派的「天问」。
.
.
.
.
.
都市触觉2其实比1更好,形象类似「忆莲」。「依然」和「此情只待成追忆」也相当有味道,同是改编歌,「依然」又比「激情」更具林忆莲的个人特色,但令我重复又重复听的是「痴缠」,曾经一度想过索性录一饼带side a 和 b 都是痴缠,那么就可以连续不停的听。
.
.
.
.
.
这一年我的家终于进入CD时代,音乐史上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Repeat one,既能满足我病态式的听歌欲望,也足以令周围的人精神崩溃。据说重复又重复地听同一首歌是十九世初治病的方法,精神病人会变回正常,正常人也会变成精神病。
.
.
.
都市触觉3是我第一只林忆莲的CD,我没有疯狂使用repeat one,因为没有一首歌我非常的喜欢,我不太喜欢这只碟,觉得有些过份卖弄欧洲风情,有一点造作和扮嘢。其实「埃及玫瑰」和「匆匆」也是不错的快歌,较为喜欢也有「微雨夜巴黎」,那时我才开始留意林忆莲有一种充满气声的柔情性感唱腔,后来的「哈囉感觉」和翻唱许冠杰的「难忘你」更是变本加厉,当时想如果将这种诱惑唱法应用在其他歌曲会有什么效果,例如「天蚕变」或是「加价热潮」,还经常暗自反复试唱。
.
.
.
.
.
.
真正发挥repeat one 威力的是之后的一只remix 碟-「倾斜都市烧烧烧」,当中「情人的眼泪」的编曲令我不能自己,每天不停地重复又重复的听。当时我还未知道,喜欢这类的风格,真是 “ain’t seen nothing yet “, 因为Dick Lee 的作品以后还陆续有来。
.
.
.
.
.
记得林忆莲到劲歌金曲宣传「情人的眼泪」,歌唱完后,主持立刻大惊小怪冲上前,半带嘲讽地说:「哇!乜忆莲今日咁靓,大家睇下,佢今日第一次著裙!」面对这种港式姨妈姑爹的刻薄揶揄,林忆莲有点不知所措,非常尴尬。电视机前的我大感气愤,旁边的同学安慰我说这主持和林忆莲同时出道,现在眼看林忆莲红了,说话自然是出于妒忌。对于这种诛心之论我不以为然,但作为一个小器的歌迷,自此对该主持心生恶感,几十年来也没有减退过。
.
.
.
.
.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确实不错,这个要实话实说!
「因你疯了」是翻唱张洪量的国语作品”我想我疯了”
Yes, you are right, thank you for the clarification!
I can so relate to it….我也常 repeat 1 情人的眼泪
I remember you wearing shorts and pretending to be Sandy lam singing 情人的眼泪 , i almost put this in the blog but 太丑 so i didn’t
Lol, I now recall it ….I also recall I pretend to be 林子样
伍培 = 讲呢D
网络红人 今非昔比
现在港台重播 1985 年的左邻右里,节目叫家多一点点,忆莲以朦猪做型演出屋村少女,忆莲 fans ,不容错过!
很多回忆涌现
伍培演戏炉火纯青!
身历声
What a big fan
Really reminiscent of those days, so very true…. Our childhood dreams…
刘嘉鸿, please share!
等我睇完先。要加啲comment先好睇。同埋 欧阳英杰 share 先劲。
Thank you so much!!! There are eight parts of the story
第一次听爱华感受到的天籁fu,,长大后接触的音响设备,再也没能有那种感动
有一两次在收音机或唱片舖听后印象极深刻,但要用零碎记得的歌词google才知歌名是前尘,更想不到它竟然是早在1988年面世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