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我有個重大的新年願望,下定決心成為Donald Trump的支持者。
首先要解釋一下,我身處美國,在這資訊年代,每天收到無數的信口開河、愚蠢難頂之言論:「氣候變化是中國人的惡作劇」「見到示威者打暈佢, 我會替你出律師費」「過去一季,美國的GDP是低過零」「我到了7-11現場去看世貿中心遺址」,大選完了以為可以休息一下,誰知他的團隊還變本加厲,「他說的不算謊言,只是另類事實」「凡是負面民調都是假新聞」。 你身處香港或許還覺得幾過癮,但想像一下有人就在你住的地方,整天不斷地說廢話,譬如說自己「天堂有留位」、「上帝要我選」,又或者「我們都像猶太人」,「先撩者打死無怨」
。
Trump的荒謬程度和密度還要再調高百倍, 社會上卻有一半人非常認同,如果你身處美國恐怕你也會氣炸了。
本來我打算這四年在深山隱居,等四年後美國人發完燒才出山。 但四年實在太長了,而且萬一他一做做八年我怎麼辦? 因此唯一的方法令自己快樂,就是下定決心當Trump的支持者。
首先是要少看負面報導,美國媒體除了Fox News,其他完全不可看。其次是多睇香港的評論,因為我發覺香港出奇地多Trump 的支持者,大概是把對左膠的憎恨投射到美國,香港人覺得左膠罪大惡極,要為全世界所有問題負責。 因此寧要瘋子也不要左膠。我本能地想反駁,不是每個反對Trump的人都是左膠,Trump的荒謬程度己超越了左右派,但自從Brexit和美國大選之後,我發現用常識去判斷問題,只會變燈神,於是我要忍住、默默接受。
然後是借鏡香港經驗,其實香港人面對Trump也應該是似曾相識,身同感受:「他代表了改變。雖然充滿缺點,但是他的對手只會保持現狀status quo,所以要搏一搏才有希望走出困局」。說這話的不單是Trump的支持者,也有是五年前CY的擁躉。
兩人性恪上也有不少相同之處,喜歡語言偽術,記仇、小器,同樣的薄皮、鬥氣,一個被Economist列為世界十大危機之一,一個被葉劉評為「會害人嘅」(根據周梁)。
最相似還是其班底,兩人都找不到主流人物,選的盡是江南七怪:香港和美國的「 白宮發言人」終於接軌了,風格變得非常接近。Trump教育部長堪稱美版吳得掂,同樣缺乏基本常識。如果白宮的高級顧問Conway告了病假,索性可以找羅范來頂替一天。
兩人都有個好會計師,Trump好像還有UGL四千萬不用交稅,據說CY也自九十年代從未交過個人入息稅,噢對不起, 兩人在我心目中實在太相似,角色搞亂了,調換了。
兩人唯一不同,就是一個是民選,一個是小圈子選的, 因此我對Trump更是心服口服,願賭服輸,打死無怨,發毒誓要成為Donald的頭號粉絲。
五年前我改變了自己一次,花了五年時間終於接受了CY ,(因此現在的CY2.0對我來說也是閒過立秋。)這次適應Trump 應該會快一點,大概三四年就可以了,剛好神功練成, 趕及成為他下屆的助選團。
Love your analogy! Sad but true. Staying away from civilisation is a better option than forcing yourself to accept or worse support insanity
受教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