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迷一邊工作, 一邊在吭著歌, 四季歌, 花樣的年華, 天涯歌女, 何日君再來, 月圓花好, 一首一首的在輕輕唱著。他拿出一隻手錶, 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是廣告商給他的樣板, 開始用鉛筆輕輕素描, 把手錶的輪廓摳畫出來後, 再用鋼筆上墨, 幾個小時後一幅報紙的廣告畫就完成了。
當時的攝影跟印刷還沒有現在好, 報紙的廣告登的都是手繪圖。 周璇迷就在灣仔石水渠街的廣告公司工作, 他不需要畫廣告公司的巨型海報, 因為他有自己的客路, 報紙的廣告商都找他畫廣告, 他就這樣在廣告公司從早到晚的在畫。
那一年是一九五二年, 因為周璇就在之前一年在上海進了精神病院。
想到當天早上¸跟著師父, 和其他師兄弟, 到一幢四層樓高的大廈畫外牆, 六七個人像猴子一般在竹棚上爬上爬下, 父親的腳不好, 又有點畏高, 坐在竹棚上沒有安全帶, 集中精神等刷油時,有幾次差一點失去重心, 幸好還能及時伸手抓緊竹枝。
心中知道這樣的工作是不適合自己, 自己應該是像周璇迷一般, 在案頭上作畫的。但現實是自己既又沒有人脈, 又沒有經驗, 畫畫的技術又不成熟, 想練習畫畫, 但自己跟母親只是同住一個床位, 就是寫字的地方也沒有。 想到這裡, 只覺前途茫茫。
|
五十代年石水渠街 |
當年的香港, 還是燒柴的, 柴都是從星加坡入口的, 父親記得當年灣仔景星街就有一個賣星加坡柴的小販, 父親平時也會跟他閒聊, 有時還會替他看一下檔, 兩人便成了朋友, 後來賣柴的要走了, 已經不記得他要去哪裡了。 當時父親靈機一觸, 就佔用了那星加坡柴的地方, 將檔口改為了他的工作間。
有了自己的地方, 父親便馬上開展他的大計, 一個少年人如何可以入插圖師這一行呢? 父親於是每天看報紙, 並跟著報紙的小說, 自己嘗試畫一些插圖。
開始時也有些無從入手, 但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 拿其他人的作品作參考, 逐漸掌握了一些技巧。
然後,父親更將作品投稿到報館, 除了小說插圖, 有時也會畫一些四格漫畫或者是時事漫, 當然大都是石沉大海, 但父親毫不氣餒, 投稿不成就當作是繪畫練習。
終於總算努力沒有白費, 報館開始刊登了一些他的作品, 有時候甚至有一些稿費。現在想來, 整個過程, 說起來簡單, 做起來卻經歷過無數的灰心, 氣餒, 比起我們情緒脆弱的這一代, 不能不讚嘆其驚人毅力的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父親日間在檔口畫畫, 晚上也在檔口內睡覺, 父親記得一年平安夜, 朦朦朧朧聽到音樂聲, 驚醒過來, 只見身邊一群天使在唱聖詩,差點以為自己已經身處天堂. 原來是灣仔聖雅各教堂的詩班在報佳音。
This young educated helper has a magical power to win his heart!
of course! ,his heart , right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III.
Lovely, look forward to the ending
; )
This 同鄉 turned out to be a lot more than he had bargained for!!! HAHAHA!!
Hm… interesting twist : >
Love it. My dad is a “Chow Shuen” friend too.
對於情緒脆弱的這一代,起了莫大的鼓舞!
Most powerful 同鄉!
Looking forward to the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