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有什么了不起 Keypad May-issue: Architalk

按此连结到Keypad原文 P.83 | English Version

.

.

 

_issue cover

..

..

.

.

记得前几年获普利兹克奖的王澍吗?王澍自此声名大噪, 成为了大概是国际上最著名的中国建筑师,三年之后人们还在谈论王澍, 但究竟王澍的建筑有什么了不起呢?

 

1330360159-page10a-xiangshan-campus

..

..

什么是普利兹克奖?反正全世界也把它当作是诺贝尔建筑奖,是国际上建筑奖的最高殊荣。对上一个拿普利兹克奖的华人是贝聿铭, 贝聿铭虽然在广州出生, 但其实是个美国人, 而王澍在新彊出生, 毕业予南京的东南大学, 全部作品都在中国, 是名乎其实的中国得奖人。

..

..

王澍的建筑风格简洁朴实, 祟尚自然, 而且喜欢使用传统的工匠建筑方法。但到底王澍有什么能耐, 能令他拿到这「诺贝尔建筑奖」呢? 那就要从中国近二十多年的发展说起了。

..

..

建筑新语言

中国的疯狂高速发展, 新颕建筑林立, 鸟巢、水立方、银河 SOHO, 提提你这些都是外国建筑师的设计, 就算是中国建筑师的设计, 绝大部份也是西方建筑。因此中国建筑师都面对一个问题,现代化的建筑是不是等如完全西化呢?中国能不能对现代建筑有点贡献呢?譬如现代人是不会再穿古装, 但西装是不是时装唯一选择呢?可不可以有中式的时装呢?

 

32_wang-shu-hangzhou-china-academy-of-art-13

..

..

许多中国建筑师也在尝试提供这种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 王澍是其中一位,他认为中国不应变成山寨版的西方, 要保留传统特色, 因此他的作品例如宁波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都渗入了很多传统中式的的手法和材料, 例如江南民居和园林的元素, 设计同时既有本土特色又不失现代感。

..

..

普利兹克奖评委对他的评语:「 [他]能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意思是他不是纯粹复制中国古代建筑, 而是揉合传统与现代而发明出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

..

奇怪建筑

中国建筑的发展, 近年有一个很大的特色, 就是从大裤衩的央视到水煮蛋的国家大剧院, 各地充满着稀奇古怪的地标建筑。独立来看这些地标其实问题不大,有许多还是相当出色。但一个地方最多只能有几个地标,太多就会变成了像建筑博览会, 又或者是拉斯维加斯般浮夸, 譬如一间屋最多只能有三四件 Ikea 的家私, 再多了就倒不如住进 Ikea 的陈列室。

.

.

300000819962133200003156300

 

..

..

奇怪建筑的背后原因是中国对标志性建筑的过份追求,每幢建筑都要成为地标, 对此王澍认为很多建筑师把建筑看得太严肃, 因此他把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业余建筑工作室, 业余建筑就是不重要的建筑, 意思是建筑不再是最重要, 不再成为被崇拜的对象。

..

..

王澍的业余建筑是强调与当地的环境融合, 而且还带有浓烈乡土气息, 因而被视为是新乡土主义建筑的代表。 相比起那些标奇立异, 力求在环境中鹤立鸡羣的地标建筑, 王澍的建筑就如普利兹克奖评委所说: 「看起来好像既不费时也不费力」。

.

.

32_wangshu-ningbo-museum-22

 

..

..

反城市化

此外, 疯狂的高速建屋, 同时也在高速拆楼, 改革开放以来, 据说已拆毁了九十万条古村落,王澍认为这是政府和建筑师共同创造的灾难。他相信要解决城市化问题,先要改善农村的生活质素, 他富有乡土气息的建筑也是对农村现代化的一种示范。

在建造宁波历史博物馆时, 王澍就回收了百万块几十年来拆村时剩下的砖瓦来做外墙, 特意营造出一种古旧的传统味道, 这是对拆毁了的农村的一种追忆。

..

..

普利兹克奖说得很委婉, 「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在城市规划…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这其实是在认同王澍对中国过度城市化的批判观点。

..

..

王澍的本土化建筑语言、反地标和反城市化正正针对了现今中国建筑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也是他拿到普利兹克奖的最大理由, 但在得奖三年后的今天, 这些发展问题还存在着, 因此还有人在谈王澍。

.

.

wang-shu-ningbo-history-museum-01

..

..

Afterthought

中国对硬件有一种迷恋, 认为发展是繁荣和文明的证明, 其实中国老早就应该脱离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情意结¸ 建筑也再不应是自尊的代表, 中国人需要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而是多一些像王澍这类批判反省的声音。

..

..

香港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对基建也有一种迷思, 似乎认为硬件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许多时候硬件其实是次要, 政治才是真正问题¸例如高铁的一地两检、三跑的空权问题等, 在在这些问题还未解决之前,建设都只是徒劳, 但历史再一次重演, 这大概是作为一个标榜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城市所要付的代价。

.

.

13824304691921-zhuanzai-daoxu-wangsh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