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所有香港父母只有一個心願,就是要子女贏在起跑線。如何能做到呢?歷史上就有一個人就是這方面的典範,應該是所有怪獸家長夢寐以求的夢想。
.
要贏在起跑線,第一要懂得投胎,錯投在正沒落的前殖民地,當然是事倍功半。要出生在人類文化的黃金年代,譬如在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那就差不多了。這個故事的主角叫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出生於1889年。以今天的標準,他簡直是大勝於起跑線上。
首先家庭要富有,因為據說成功靠父幹。維根斯坦的父親是煉鋼廠的老闆,是奧匈帝國第二富有的家族,名乎其實富甲一方。房子當然要似樣,否則自小住在百多呎的鑽石廳中,身心發展也難免被限制。維根斯坦家住的大屋,當時被尊稱為「維根斯坦皇宮」。
但有錢未必有品味,看看Donald Trump 的家就知道。為了培養孩子的文化修養,最好平時能邀請一些知名的大音樂家來家中表演。譬如大音樂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如果嫌風格太保守,前衞一點的也有馬勒(Gustav Mahler) 。
(李察史特勞斯,不是作藍色多惱河的小約翰史特勞斯,兩者沒有關係)
跟這些大音樂家交流,肯定比學非洲鼓更有用。或許他們還會和你分享心事,例如布拉姆斯可能會透露他對舒曼(Robert Schumann)老婆的暗暗傾慕。又或者馬勒會分享最近心情為何大為沮喪,皆因妻子跟一個建築師太過親密,這建築師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就是創立包浩斯(Bauhaus) 建築學校那一位。馬勒傷心得要看心理醫生,這位新派的心理醫生大概會要馬勒做自由聯想法,最後還斷定馬勒有戀母情結,醫生的名字叫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維根斯坦的姊姊也曾經跟這位精神分析之父相睇。
.
.

舒曼的老婆, 布拉姆斯傾慕的著名作曲家鋼琴家Clara Schumann 曾經被印在西德馬克的一百蚊紙上
.
.

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 —————————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除了音樂外,小朋友也要注意美術修養。維特斯坦的父親是藝術收藏家,還大力出錢支持藝術,有份推動奧地利分離派的美術運動。他邀請了其代表人物-象徵主義的克林姆(Gustav Klimt)為女兒畫一幅人像畫。子女在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中成長,當然比浸淫在TVB 劇集的環境,更有利於培養美術修養。

《瑪格維根斯坦人像畫》 —————《吻》—————- 《艾蒂兒肖像一號》(Woman in Gold)
選擇學校當然不能馬虎,小孩子可以在學校建立日後的人際網絡,甚至認識未來的高官。維根斯坦的中學就有一位同學,不但有美術天份,還有演講天才。雖然後來考不進維也納美術學院,但最終卻成為了德國二戰時的最高元首。
還有一點許多人會忽視,就是你的親戚朋友對你兒子的影響,平常來往的親戚一定有點出息的。維根斯坦有個表弟,比他小十歲,表弟有時會跟母親來遊玩。大有可能從那時候表弟已向表哥投訴,說計劃經濟會使人通往奴役。表弟的名字叫海耶克 (Friedrich Hayek),就是後來得諾貝爾獎的自由派經濟學家。

表弟日後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除了文化修養,體能上也要訓練,香港的小朋友可能會被迫到泳會練水。維根斯坦則是選擇接受軍訓。CV上的課外活動可以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獎項一欄則填上一兩項戰爭英勇勳章。

維根斯坦張 CV 應該幾靚
半生的凖備只有為一個目的,為了進一間好的大學。維根斯坦最終也成為劍橋男孩,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的論文老師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唯一會令怪獸家長氣死的是,在劍橋他不選醫科或財經,而是選了最難搵工的一科-哲學。

羅素(Bertrand Russell)
結果,維根斯坦成為了近代其中一位最重要的哲學家。他完成了著作「邏輯哲學論」後,自認為解決了所有哲學的問題。他被羅素稱為天材的典範,經濟學家凱恩斯(Bertrand Russell)稱他為上帝。看來贏在起跑線這次真的變成人生勝利組。
他同時也是機械工程師;也曾為姊姊設計過房子,可說是半個建築師。他深受另一位維也納建築師魯司(Adolf Loos) 影響,魯司是現代主義的先鋒,其名言是「裝飾就是罪惡」。維根斯坦設計那一間房子也是貫徹現代主義精神,追求精簡、嚴謹,著重功能性,和其哲學也非常配合。

維根斯坦有份設計他姊姊的屋子
他的哥哥保羅也不弱,是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一戰時斷了右手,但仍然堅持,成為著名的單手琴師。

保羅 維根斯坦
但贏在起跑線不保証一生快樂,維根斯坦的四位哥哥有三個自殺了,他本人也有想過輕生。維根斯坦曾當過老師,但因體罰學生令其不醒人事而被告上法庭,法官曾懷疑他是否有精神病。
上述故事時序上是經過了一點戲劇化,例如馬勒與佛洛伊德其實在1910年才見面,那時候維根斯坦已離開了維也納;又例如維根斯坦跟希特拉雖然是同年同學,但維是天才,跳了一級,希則冧了一級,二人因此相差了兩級,歷史上雙方似乎是互不相識。

有作家出書,相信維根斯坦和希特拉其實是認識的,還認為有四分三猶太人血統的維根斯坦曾惹怒了希特拉,使其憎恨所有猶太人。圖中的右上角已確定是希特拉,該作家堅信左下角是維根斯坦
當然,很多人認為這故事是穿鑿附會。
雖然如此,但這故事之所以能串聯了一大堆頂尖的名人,除了維根斯坦家族把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十九世紀末到一次大戰是維也納的黃金年代,那時候她是世界的文化中心,能吸引從歐洲各地而來的頂尖的藝術家、學者和作家 。
還有建築師,那時候出現了奧地利分會離派、也有最早期的現代主義等建築風格,在建築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下次再談。
Very good read, Daniel
Thanks!!!
I’ll certainly fall for Gropius if I were a woman at his time
Interesting read, excellent!
Combining architecture with art and classical music! I like interdisciplinary essays!
Interesting
Very interesting to read!
I like it
越來越好的寫作技巧,故事很精彩,是天份加上後天努力的成果
謝謝謬讚。成個開心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