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那年,我的哥哥借来了两本书,一本叫「后备」,一本叫「沉船」,(大概是台湾版,沉船写成沉船)他告诉我他有位同班同学,家中有齐卫斯理科幻小说的全套。
我先看「后备」,第一印象是封面的水彩画很漂亮, 一开始读更是不能罢手,完全被故事吸引了,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卫斯理时代。
.
.
.
那时候是香港最具活力的年代,卫斯理基本上是香港版的Indian Jones,四处冒险,还加入了不少中国元素,识功夫,除了不懂得「不死药」和「妖火」的土人土语外,基本上世界上任何语言方言也会说,加上拥有一间不需打理的出入口公司,衣食无忧;配合国际警方的特别证件,到处历险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但冲动、猴急、喜欢劖乱歌柄,自以为是,却是其性格的弱点。
中国背景、配合经济上、语言上的优势,加上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具真功夫却又心浮气躁、沙尘白攉,卫斯理可说是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缩影。
.
.
我们每次借两本卫斯理,二人各自看完后再交换看。暑假期间也不间断,每天坐在冷气房内叹卫斯理,最高境界是中午看着书喝着可乐,然后慢慢入睡,半梦半醒之间双手还举著小说,书从手中慢慢滑上去,人生没有更逍遥的事。那时候林子祥刚刚出了新碟,报章杂志都是「千亿个夜晚」唱片和演唱会的宣传,海报设计是神秘的沙漠、星空、太空人等,很配合卫斯理科幻故事的内容,我一边读衞斯理,一边听林子祥,「千亿个夜晚 」成为看卫斯理的soundtrack。
.
接着的一两年我看了二三十本卫斯理,科学知识得益全无,因为卫斯理的小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科学成份,最多是学会了南极没有熊。但地理知识却因此增长不少,因为那时期的卫斯理非常活跃,除了经常出入外太空外,还充满国际视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冒险,每个故事发生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我脑海中就有一幅类似Street fighter 的世界地图,想像卫斯理飞到各处历险:
.
.
每逢有什么关于沙漠的生存故事,我都会联想起「透明光」和「支离人」的埃及,以及「虚像」中的沙漠绿洲。南极的冒险故事总使人想起「地心洪炉」和「犀照」;中南美洲丛林有「奇门」、「天书」和「丛林之神」;还有喜玛拉雅山的「头髪」、「天外金球」和「仙境」和西班牙的「沉船」和「红月亮」。
日本
此外,不知道是否受到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卫斯理一到日本,就多了一分侦探悬疑味道,例如「连锁」和「茫点」,此外还有「蓝血人」和「鬼子」。
.
.
.
.
安道尔
那时候当然从未听过安道尔这个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小国,第一次接触这国家是从高彩虹的名信片开始。后来网上搜寻西班牙加泰隆尼亚时,偶然搜寻到安道尔,不禁想「不准捉迷藏」这禁令只有法文和西班牙文,却没有安道尔的官方语言加泰隆尼亚文,保能大公未免想得不够周到。
.
.
中国
许多卫斯理写于六七十年代,由于政治关系,每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都只能是回忆民国时代,如「雨花台石」、「蛊惑」,只有「风水」、「天外金球」等小数故事,卫斯理才会以身犯险到达这「政局不稳的地区」
香港
香港/K港/本市,是卫斯理居住在地方,当然是最为重要。当时仍是殖民地,警队高层也是英国人,叫杰克上校。据说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是特务的集中地,在小说中也出现了各国特工,但在卫斯理世界中香港更像「Men in black 」纽约的West Village一般,充满外星高级生物(现实中的Village 也真的像是充满外星人)。有变成了猫咪的(1)、有只是一个黑影的(2)、也有拿地球人做心理测验的(3)和把人变成贝壳的(4)。外星人还在香港设总部(5),更有交通工具直达土星环(6)。
(1)老猫 (2)影子 (3)新年 (4)贝壳 (5)尽头 (6)环
在卫斯理世界中,香港才是个真正的高科技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都集中于此:有懂得换头的(7)、有能把猿脑放在人身上的(8)、有开脑改变人犯罪因子的(9);更有香港科学家能把人变回胚胎形状(10)、成功创造冥王星生物(11)、用外星技术复制金属(12)、能使时间变慢的(13)、还有发明了时光机的(14)、使黑豹变成吃素的(15)⋯。可惜这些科学家的下塲大多数都是被谋杀及一或是失踪。
看了那么多本卫斯理,我决定自己写。
(7)换头记 (8)合成 (9)创造 (10)再来一次
(11)蜂云 (12)聚宝盆 (13)大厦 (14)狐变 (15)妖火
.
.
.
香港文化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Learned a new word: “劖”乱歌柄.
卫斯理其实系一个唔讲道理嘅野蛮人
喜欢倪匡的卫斯里系列+1
好爱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可惜这系列一直没有成功的影视作品。勉强能算成功的只有霸王卸甲,说勉强的原因是因为改编的太多了,和原作风水差距太大。我个人很想看黄金故事拍成影片,张拾来的身手和金子来的大厮杀太精彩了
许导好
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