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旧阵时

有一晚我在街上碰见了外星人

  有一晚我在街上碰见了外星人。 . 「带我去见你的领袖!」 . 我被他长长扁扁的红色触须紧紧地绑住。 . . 「我来是要侵略地球,我能变形化身成为你的领袖来统治你们。」 . . 外星人身体开始变形,变成跟我一模一样,但瞬间又回复原形:「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实发生的。」 . 我惊魂未定,但这一刻我意识到保卫全人类的责任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我福至心灵,马上想到了绝桥:「好,请你跟我来。」 . 外星人把我松开。这时街上没有人,我带着外星人走了几个街口,回到了我的家。 . 我的心情非常紧张。我指向客厅中的黑猫:「这就是我们的领袖了。」 . 外星人原本已是过份大的眼睛这一刻变得更大,他怒道:「难道你想我变成一只猫么?你以为我没有读过衞斯理的老猫?难道我变成了一只猫后不能再变其他东西么?」 . 我当场被拆穿了,拯救地球的计划更是大败而回。正当我无地自容,电脑忽然发出叮叮几声。我暗喜,应该是Facebook 的post 终于有人like 了。 . . . 外星人转向我的电脑,眼神似乎充满好奇,他的触须伸到电脑USB的接口,触须马上变形成为了USB的接头,插入了电脑。萤光幕随即出现了重要讯息: “This…

 

据说我们正在后真相年代

. 据说我们正在后真相年代。 . 说现在是「后」真相年代,还以为之前是真相时代。 . 以前的年代起码还没有网络,谎言的确传播没有这么快。 . 譬如小时候经历过一宗杀人事件,凶手事后起码要花上几十年的洗脑,才能把大话谬论植入人心: . 是学生先杀军人、 广场上没有死过人、 是外国的阴谋、 不果断杀人如何换来以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 . 如果此事发生在今天,不用一两天就会有几十个「 支持军队严正执法」,「我相信袁木」的羣组成立了。   .   后真相年代起码有两大特色。 . 一.无论如何荒谬的逻辑,只要你肯post 上网就有人接受,这些年来听过的谬论的确不少: . 先撩者贱暗角无怨、 杀无赦等如煞停、 车祸源于占中、 为了爱护国家的恐怖主义,可以理解和接受….. . ….

 

搭车返学 IV 电车

搭车返学: I 白牌车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电车   (Feature Image Credit:苏敏怡) . . 每次回香港一落机,都特别感受到香港的士那种独有假皮座位的胶味,(相对于纽约的士是司机体味);香港地铁开始时就有一阵冷气味混合著金属味(纽约地铁则是尿味);至于电车,就有一种烧热了的木头味,越旧的电车,又或者越接近车尾,这种独特的气味就越浓烈,大概是由车尾的机件发出。 . . .   . . 电车是一种设计奇怪的交通工具,一般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都追求效率,力求悭位,外型就要流线。电车却正好相反。窄小的车箱有位装两个旋转栏(turnstiles);明明是行路轨的,却有鬼迷大的呔盘。车厢内还要装两个司机位,最离谱是楼梯也有两条;就算是设计单幢屋,放两条楼梯也嫌嘥位。     . . . 至于外型,电车不但不流线,而且前后差不多是完全对称。小时候一直误会电车和地铁、火车一样,前后两边也可以做车头来载客。到了很久以后才猛然想通,其实电车的内部并不是对称的,如果司机用车尾的司机位开车,楼上的乘客岂不是全部倒后。     . .  …

 

搭车返学 III 一九八五

搭车返学: I 白牌车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电车 .   那一年是一九八五,香港有了港岛地铁,我住的地方原本叫铜锣湾,自此正式改名天后。那时我是一个四年级学生,感觉自己已是长大成人,不应该再坐三年级学生才会坐的校巴,是时候和其他同学一起坐公共交通工具。   . .   . . 于是我向母亲提议,以后上学搭巴士,放学回家则搭电车。我反复游说,提出种种理据,但对母亲来说似乎是毫无说服力: . . 「我已经咁大过,应该有一点自由。」 「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放学。」 「我不用赶校车,每天可以迟一点才出门口。」 . . 母亲始终也没有答应,我正打算放弃,最后略尽人事说:「巴士加上电车,一天只要七毫子,比每月三十多元的校巴费便宜许多。」 . . 想不到这时母亲毫无表情的道:「好吧,那你下个月开始取消校车吧。」 . . 自此我每天上课在屋企楼下搭十九号巴士。下课就和一班要好的同学沿成和道落斜路走到电车总站。跑马地电车总站对我来简直是个乐园。附近有7-11、唱片铺、文具店、玩具店、西饼铺,小贩有卖鱼蛋的、卖牛什和煎酿三宝的。我和同学们每天结伴同游,生活比搭校巴精彩不知多少倍,人生总算有了意义了。由放学到上电车一刻,中间的二十分钟,算是小学生涯每天的highlight。 ….

 

搭车返学 II 校巴

搭车返学: I 白牌车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电车       我的小学和幼稚园是同一间学校,相隔只有一条街,幼稚园在跑马地的冬青道,小学部就在旁边的成和道。 记得升上小学的第一天,白牌车司机梁太第一次把我在小学部放下。我满心兴奋,从冬青道升级到成和道,是人生重要一步。     .   .       我拿着新的太空喼,揹著新的胶水壸走入小学部。在操场行了很久,也找不到一年级的班房,差不多要迟到了。 . . .       一个老师走过来。   「你边班㗎?做乜仲唔去上堂」其他老师都是穿白色裇衫、黑色百褶裙,她却穿裤子,应该是体育老师。   「请问小一敬的班房在哪里?」…

 

返乡下 IV 偷渡潮

返乡下:  一.小学生活   二. 坐大船   三.邮寄     四.偷渡潮 . . 就算到八十年代,香港人对大陆的印象还是有点可怕。记得小时候到戏院看港产片,看到一场戏有两个人打赌,输了的惩罚竟然是被拿掉身分证,任由输方被递解到大陆,这就是那时候香港人心目中的最大惩罚了。小学生玩飞行棋,连续掷到三次六,所有飞机要飞回基地,应该是所有小学游戏中最残酷的惩罚了,这惩罚也叫「三个六,返大陆」。   . . . . . 母亲说: 「六七十年代的大陆更穷,香港人不断的寄嘢,也有许多大陆人选择偷渡来香港。他们把足球单车呔的内胆绑在身上,从上面游水落嚟。不过当许多人浸死、冻死、或是被鲨鱼咬死。」 偷渡潮又称「逃港」,官方近年称为「赴港就业潮」。当年香港人叫偷渡客「系上面落黎」,内地人则叫「督卒」,因为有前冇后不可回头,而且卒过了深圳河,可以「当车使」。 . .         七十年代更出现了所谓的抵叠政策,我第一次听这名词已是这政策的最后一晚,看午夜新闻:「今晚凌晨十二时前政府将会取消抵垒政策。」 . . 当时我问父亲「什么是弟女政策?」 /…

 

返乡下 III 邮寄

返乡下:  一.小学生活   二. 坐大船   三.邮寄     四.偷渡潮 . . . 从拱北海关出来,扑鼻一阵阵浓烈的汽油味。我们一走到街上,人羣中立即有几个人向我们走来:「要不要换人民币?要不要唱外汇券?」母亲一开始也没有理会,拖着我走了一会,直到来到那灰衣大叔旁边,已经是第四、五个向我们提出换钱的人了,母亲似乎这时才立定了主意,终于停下来。       那时候人民币对港纸是一对三,但这黑市唱钱的汇率好像可以低至一对二。母亲从手袋中拿出港纸,灰衣大叔在我们面前把人民币数了两遍:「…七,八,九,一百」这时旁边小巴内钻出一个大婶,大叫着「公益、大江,开车啦」母亲连忙接过人民币,一手把大大小小的行李举起,勉强兼顾著儿子,急忙地上了小巴。 . . 母亲把行李和我安顿好后,车子已经出发了。这时候母亲才把人民币拿出来再数一遍,才猛然警觉只有九张,不知道那大叔用了什么魔法把戏,在交钱那一刻把第十张人民币变走了。     . .   到大江墟的车程当年要两、三个小时,我睡醒一觉车外仍是千篇一律的稻田,窗外飘来阵阵的田园气息,混合著车内的汗味。那时候还是四、五岁的我,看到车箱内挤满了大大小小行李,当中放在我脚旁的大袋,有两件圆柱形的硬物微微凸出来,顶住了我脚。我问母亲:「这是什么?」 . . 「是电筒。」 . 返乡下的前几天,我听到母亲跟父亲说:「鄕下的弟弟要我买一盏单车的车头灯,晚上在田间踩单车时不用摸黑。他要的是脚踏发电那一种,一踩脚踏车头灯就会发亮。但我到处找也找不到。」 ….

 

读卫斯理的故事 III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后来卫斯理出了新版,变成了明窗的袋装书,当时在7-11也可买到。新版没有了令人爱不释手的徐秀美封面,换上了陈奕诗,吸引力自然大减。(按此看徐秀美封面) . . . . . 卫斯理广播剧 那时商台正在播衞斯理广播剧,商台的播音员用八十年代的广东话演译,特别的字正腔圆,卫斯理却显得更沙尘白攉,还有十八楼C座的周老板、祥嫂、胡须仔、阿水、程公饰演不同角色,科幻小说不禁加添了点市井味。那时我的父亲听完了广播剧「大厦」和刚看完了书的哥哥高谈阔论剧情,我才正要凖备开始看书,但已经完成被穿桥剧透,老早就知道大厦部笠会搭到那里,神秘感全无,因此我也不太喜欢「大厦」这小说。 . . .     卫斯理电影 除了广播剧之外,那一年还有卫斯理电影,由许冠杰饰演卫斯理,电影叫「卫斯理传奇」,卫斯理又多一层双星报喜的搅笑的味道,当时也出版了衞斯理漫画,同样将卫斯理画成许冠杰模样。自那时开始,看小说时总是想像许冠杰外型的卫斯理到处打架和接见外星人。我当年十分兴奋,看电影前已叫同学替我把主题曲「宇宙无限」录在录音带中,不停”repeat one”。衞斯理传奇的故事有点像「天外金球」,只是金球改为龙珠,外星人的血是金色的。许冠杰更在拍摄「衞斯理传奇」时患上高山症,一度被传已死,成为当时的大新闻。   . . .   另外还有一套叫「原振侠与卫斯理」,周润发饰演卫斯理,但戏份很少,主角其实是饰演原振侠的钱小豪,故事改编自小说「蛊惑」,还加添了一只邪恶怪兽「老祖宗」,最后的剧情是完全失控了,老袓宗变成了一只识功夫的异形xenomorph,武功实在太强,四五个龙虎武师也埋不了异形的身。结局是衞斯理要近距离用反坦克炮把老祖宗打得稀巴烂,我虽然是在家看录影带,但看到如此结局也有割櫈的冲动。 . .     据说衞斯理小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冒险,从钻石花到新年,是杰克上校时期,作者停写了几年,进入第二阶段,着重科幻,第三段阶段是温宝裕时代,衞斯理集中在家中讨论和发表意见。…

 

读卫斯理的故事 II

.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看了那么多本卫斯理,中学时想过写卫斯理的fanfiction。卫斯理小说风格独特,只要记住几个要点,要模仿应该不难。   一是要用衞斯理的惯常写法:   「我一生中经历了不少惊险的事,但是没有一件像这一次那样…」   「我先斟了一大杯酒,才开始慢慢听他说⋯」   「我是一个受过严格的中国武术训练的人⋯」   「是由外星来的高级生物⋯」   「我有国际警方发出的特别证件⋯」   结尾往往再加上:「都是人类的劣根性⋯」   . . .   冷战思维 卫斯理对苏联、东德一点好感也没有,角色通常是恶棍特务,但其实内心充满恐惧。   小说一提到去中国大陆,更没有好下场,「聚宝盆 」的科学家一去没有回头,就是到了后期一点的「寻梦…

 

读卫斯理的故事 I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中一那年,我的哥哥借来了两本书,一本叫「后备」,一本叫「沉船」,(大概是台湾版,沉船写成沉船)他告诉我他有位同班同学,家中有齐卫斯理科幻小说的全套。 我先看「后备」,第一印象是封面的水彩画很漂亮, 一开始读更是不能罢手,完全被故事吸引了,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卫斯理时代。     . . . 那时候是香港最具活力的年代,卫斯理基本上是香港版的Indian Jones,四处冒险,还加入了不少中国元素,识功夫,除了不懂得「不死药」和「妖火」的土人土语外,基本上世界上任何语言方言也会说,加上拥有一间不需打理的出入口公司,衣食无忧;配合国际警方的特别证件,到处历险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但冲动、猴急、喜欢劖乱歌柄,自以为是,却是其性格的弱点。 中国背景、配合经济上、语言上的优势,加上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具真功夫却又心浮气躁、沙尘白攉,卫斯理可说是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缩影。   . . 我们每次借两本卫斯理,二人各自看完后再交换看。暑假期间也不间断,每天坐在冷气房内叹卫斯理,最高境界是中午看着书喝着可乐,然后慢慢入睡,半梦半醒之间双手还举著小说,书从手中慢慢滑上去,人生没有更逍遥的事。那时候林子祥刚刚出了新碟,报章杂志都是「千亿个夜晚」唱片和演唱会的宣传,海报设计是神秘的沙漠、星空、太空人等,很配合卫斯理科幻故事的内容,我一边读衞斯理,一边听林子祥,「千亿个夜晚 」成为看卫斯理的soundtrack。 .   .         接着的一两年我看了二三十本卫斯理,科学知识得益全无,因为卫斯理的小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科学成份,最多是学会了南极没有熊。但地理知识却因此增长不少,因为那时期的卫斯理非常活跃,除了经常出入外太空外,还充满国际视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冒险,每个故事发生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我脑海中就有一幅类似Street fighter…

 

乒乓 II

上一集 我的乒乓球技也不知不觉地进步起来,等到我练成了上旋混合横旋的绝招,而且每次抽波,旁边也有同学高呼:「好劲抽㖞!」时,我的球技已经算是大成,足以称霸小学了。   我的小学每一班只有几个男生,乒乓波被视为是男生的运动,加上以我矿古烁金的球技,男生当然是称霸乒乓枱。但这情况到了四年级要改变了。四年级开学,来了一个插班生,她姓唐,同学都叫她唐太宗,证明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认识过姓唐的人。唐太宗在第一堂体育课就像踢馆一样把所有男生全都打败了。我们被打得垂头丧气:怎可以输给女仔,简直是最大耻辱!自小看精武门,只会想像自己是李小龙,从未想过这一刻会变成被打败的虹口道场日本人。         唐太宗更邀请我们到她家中打乒乓球,我们视此为向我们下战书。我告诉母亲,要去同学家胡文府附近大坑半山的家中打波,母亲说:「你个同学住半山,屋企又够大放得落乒乓波枱,一定非富则贵,小心打烂人D嘢。」到了当天我才知道唐太宗其实住在励德邨,大厦有几张公共乒乓球石枱,唐太宗每天能够在家练习,才能练成打败我们的球技。我们玩了一整天,可以说是尽兴而归,但一众男生却是暗暗妒忌,心想我们也要找一张标准枱来每天练习。               我们发现鹅颈桥㡳打小人旁边有四五张乒乓球枱,我们在那里打了几回,但后来发现实在太多人来搓枱-就是以球技来争夺波枱,许多还是大牛龟的中学生,所以放弃了。   经同学的介绍,有一间叫活力的乒乓球室,只要每人夹两三元就可以打两小时。我问准了母亲,母亲的答复是这些地方品流复杂,不准去。于是我就在星期六的下午偷偷出发去了,乒乓球室在当时铜锣湾红宝石酒楼旁边的一层唐楼中。   「我们是来打乒乓球的」   老板是一个中年男子,莫名奇妙地给了我们一个dirty look :「到那边等等。」   母亲的说话仍留在我的脑袋,我看到正在等候的全是穷凶极恶的小学生,手上拿着各式各样的乒乓球拍,我们被带到乒乓球室。小时候看过一部彩色的粤语长片,内容说一个非法大档,警察来了,楼下睇水的立刻通知赌档,蛇头鼠眼的荷官立刻把赌枱反过来变成乒乓球枱,警察上到来时,荷官正在搓波,还得戚地说:「阿蛇,打乒乓波唔系犯法挂!」     活力球室就像查牌中的赌档一样,球室很小,放了四张球枱,每张枱相隔只有两呎。我忍不住俯下身,看看球枱底有没有金钱葫芦公鸡等图案。…

 

乒乓 I

下一集   初初来到北美时,经常有人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是中国人?识打功夫吗?后来人们大概逐渐认识到如果凡是中国人都识功夫,全世界有四分一人像李小龙李连杰一般身手,那仲成世界?但还有另一条问题仍有人会问:你是中国人,会打乒乓波吗?全球四分一人都识打乒乓球,仲成世界?结果就是造成现今全世界乒乓球代表绝大都是华人。   我通常会这样回答:那要从我八岁那一年说起⋯   记得那一年,有一天大哥临出门口时对我和四哥说:「明天回来时,我会敎你们打乒乓波,我还会送你们每人一块新的球拍」。我们欢喜若狂,好像投身华山派,师父终于答应明天敎你用剑。我们兄弟俩思前想后,认为要为明天作些什么凖备。小孩子的逻辑就是奇怪,人家明明说送我们球拍,我们的凖备功天偏偏就是要自己先去买两块球拍。     我们的家附近有球拍卖的有两处,一间叫益智书局,老板和我们很熟,对我们也不错,一口浓浓的上海口音。另一间叫精工体育用品公司(不是后来的精工印书局),出名的谋人寺,老板娘最喜欢「呃细路」。这时小孩子的逻辑再度kick in,我们觉得乒乓球拍是体育用品,没有理由不去体育用品公司去买。     「请问乒乓波板几多钱?」   「好贵过噃,你们有几多钱?」   「我们有八蚊,想买两块。」   「两块就买唔到嘞,买住一块先啦,啱啱好八蚊」我们豪不怀疑,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块蜻蜒牌正胶粒乒乓波板回家。   大哥回到家中看见我们买回来的薄切切的波板,不由得大惊,他从益智书局买回来的两块流星牌乒乓球拍总共都只是七蚊,而且流星牌明显是比蜻蜒牌高一级的。他怒气冲冲的拾起蜻蜒牌球拍走了出去。我们等了二十分钟,只见大哥死死地气回来,手中还是拿这浅绿色的球拍,八岁的我也能推理得到他是无功而还。       虽然经过这挫折,我们对乒乓球的热情毫无减退,大哥传授了一些基本工后,我们不断的苦练,平时我们就用家中吃饭圆形的折枱,中间放两个跑车组合型的多功能笔盒,圆枱直径只有三呎,这种训练方法的好处是能提高打乒乓球的准确性,坏处是一回到标准枱,才发现桌子实在要大得多,结果发球全部落网。        …

 

下定决心  要成为Trump的支持者

2017 年我有个重大的新年愿望,下定决心成为Donald Trump的支持者。   首先要解释一下,我身处美国,在这资讯年代,每天收到无数的信口开河、愚蠢难顶之言论:「气候变化是中国人的恶作剧」「见到示威者打晕佢, 我会替你出律师费」「过去一季,美国的GDP是低过零」「我到了7-11现场去看世贸中心遗址」,大选完了以为可以休息一下,谁知他的团队还变本加厉,「他说的不算谎言,只是另类事实」「凡是负面民调都是假新闻」。 你身处香港或许还觉得几过瘾,但想像一下有人就在你住的地方,整天不断地说废话,譬如说自己「天堂有留位」、「上帝要我选」,又或者「我们都像犹太人」,「先撩者打死无怨」   。 Trump的荒谬程度和密度还要再调高百倍, 社会上却有一半人非常认同,如果你身处美国恐怕你也会气炸了。     本来我打算这四年在深山隐居,等四年后美国人发完烧才出山。 但四年实在太长了,而且万一他一做做八年我怎么办? 因此唯一的方法令自己快乐,就是下定决心当Trump的支持者。     首先是要少看负面报导,美国媒体除了Fox News,其他完全不可看。其次是多睇香港的评论,因为我发觉香港出奇地多Trump 的支持者,大概是把对左胶的憎恨投射到美国,香港人觉得左胶罪大恶极,要为全世界所有问题负责。 因此宁要疯子也不要左胶。我本能地想反驳,不是每个反对Trump的人都是左胶,Trump的荒谬程度己超越了左右派,但自从Brexit和美国大选之后,我发现用常识去判断问题,只会变灯神,于是我要忍住、默默接受。     然后是借镜香港经验,其实香港人面对Trump也应该是似曾相识,身同感受:「他代表了改变。虽然充满缺点,但是他的对手只会保持现状status quo,所以要搏一搏才有希望走出困局」。说这话的不单是Trump的支持者,也有是五年前CY的拥趸。       两人性恪上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喜欢语言伪术,记仇、小器,同样的薄皮、斗气,一个被Economist列为世界十大危机之一,一个被叶刘评为「会害人嘅」(根据周梁)。…

 

搭车返学I 白牌车

搭车返学: I 白牌车    II 校巴   III 一九八五  IV 电车   . . 由幼稚园开始我就搭梁太的车,梁太开的一架十人van 仔,小时候以为是因为Van仔的车牌是白色,所以叫白牌车,后来才知道白牌的意思即是无牌,不是无牌驾驶而是无牌载客。梁太五十多岁,我们一车大概坐七八个学生,幼稚园也分上下昼班,每天接载的学生就有十多个。             当年Van仔还没有自动门,梁太就在车门上装了几个滑轮,配合弹弓和尼龙绳,每逢有人上落车,坐在司机位的她就转过身来,高声呼叫:「小心啦吓,睇手呀!开门啦。」然后拉动尼龙绳,透过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门就向后拉开了。关门时也要呼叫警告一下,然后拉另一条绳,拉动另一组滑轮,门就直接关上了。 . . . 梁太对这发明非常自豪,一有机会就会对人大大介绍一番,小时候的我也不知听了几多次梁太的「presentation」 了,但要到了我中三读physics时 ,看physics in action里的pulleys一课 才真正体会梁太的设计精妙之处。 . . . 有了这设计梁太就不用另聘跟车负责开门,但梁太还是有个助手,是她的女婿,可能也姓梁,名字大概叫「太个女婿」,因为坐了几年他驾的车也是这样称呼他。「梁太个女婿」有时会代替梁太来接送,他驾的不是白色Van仔,而是一架枣红色的私家车,幼稚园学生不能坐司机旁的位子,他就把六七个学生挤在后排。梁太的女婿每次也会提醒我们:「你们要梅花间竹的一个靠前一个靠近后地坐,那就够位啦!」由于实在太挤,我们都不太喜欢梁太个女婿来接送。。…

 

08 听林忆莲的故事 一零年代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2012年本来是世界末日,据说上帝答应过,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起来跳求神舞,末世就可以延迟,四年后才派「当捞侵」来毁灭世界。终于韩国人拯救了世界,发明了Gangnam Style,全球起码有四分一人一起跳骑马舞,因此阻止了末日的降临。否则的话没有人可以解释,一个肥仔跳舞的为何会有二十六亿人看过。 . . . . . . .   . . . 至于香港,这一年虽然未算是末日,但也算是踏入了一个新时代,有了个新特首。据说当初中英双方都执错了字粒,十五错写成五十,fifteen 听错为 fifty,立法原意其实是十五年不变,这一年不但达标了,而且方方面面都做得相当到位,值得热烈庆祝。 . ….

 

07 听林忆莲的故事 千禧年代 II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 据说每个美国人都有纽约梦,对纽约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意结,因此荷理活电影十套有六套的故事都发生在纽约,还有两套是古装或者在外太空。论理纽约人材聚集,一切好的东西都应该汇聚于此,好像中国的上海和北京,是全中国的最发达的地方。现实是纽约硬件极其落后,机场、地铁、火车站、巴士站无一不是第三世界水平。地方是三教九流,设备残旧,而且充满老鼠。刚到时还会安慰自己,纽约人材鼎盛不需要太好的硬件也能成事,譬如只有独孤求败才会用钝剑,其实内心知道这纯粹是落后和追不上时代。街道是异常的肮脏,充满尿味,开始时以为尿味都是来自狗的,后来经过几次毕生难忘的经历,才知道不是。尿味浓烈已经是超越公厕,只会想到是实验室,实验目的当然是提炼高浓度亚摩尼亚。 . . . 纽约就像个绝世美女,却有强烈体臭,间中也会有精神病发作,但你仍会因为她的绝色美貎而意乱情迷,当你从忍受,到接受,最终能病态的享受她的一切缺点时,你才真真正正变成一个New Yorker。 . . . / / . . . . . ….

 

06 听林忆莲的故事 千禧年代 I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踏入千禧年代,人类总算勉强避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千年虫。除夕倒数后,机器没有起来反抗人类,家庭电器也没有在同一时间爆炸。  . .   我有时怀疑千年虫其实还未被杜,仍在作恶,其实牠早已把千禧年代的时间一点一滴偷走了,因此每次回想九十年代的旧事,你会叹息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不对,其实已经是二十多年的事了,中间有整整十年仿佛给悄悄偷盗去了。电脑大概是每一天偷走了一两个小时,周末早上更是大偷特偷,否则无法解释为何每逢星期六、日睡醒已经是中午了。 .   . . . 正正因为这十年是特别短,林忆莲也只来得及出了一只半的广东大碟。千禧年的第一只还是国语碟,名字叫「林忆莲’s」,林忆莲终于有一首K歌了,以前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虽然在卡拉OK大受欢迎,但难度太高不算是K歌,不信下次到卡拉OK不妨叫身旁的人为你献唱一次。「至少还有你」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又够商业化,最重要是音域不大,容易唱,真是K 歌的典范。现在我一播此曲,还会有人说:「大声一点,这是我的饮歌。」 . . . . .  . ….

 

05 听林忆莲的故事 九十年代 III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印象中95年的多伦多好像在六月下了一次雪;这一年O.J.Simpson差点被判杀人入狱;魁北克差点投票独立出去;这一年「靡靡之音」的邓丽君走了,「鸳鸯蝴蝶」的张爱玲走了,Windows 出了95;林忆莲出了「Love, Sandy」。   . . 「Love, Sandy」是相当商业化的国语碟,每首歌都以旋律为先,是Easy listening 的经典,好处是像Comfort food,任何时候听也令人舒畅,假如你流落荒岛,只准带二十只CD(这是mp3出现之前, 经常会问自己的假设性题目),这大概会是第二十只。坏处是首首歌差不多,都是忧忧怨怨,受尽伤害的女人歌,作为一个直男,如此柔弱的歌实在有点吃不消,感觉好像大男人练玉女心经,又或者两名大汉在卡拉OK对唱「相思风雨中」,简称太Gay,几乎是流落荒岛也不好意思大声播。幸好我天生国语奇差,很容易 Tune out不听歌词。最喜欢的是「为你我受冷风吹」,但歌词实在太过怨妇,在大学宿舍只会细细声地听,直到十多年后有了演唱会摇滚版,才多了点刚阳味。 . . ….

 

04 听林忆莲的故事 九十年代 II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1992年是重要的一年,我们有了个新港督,有名的喜欢吃蛋挞,据说后来更变成了千古罪人。 . .   . .   这一年我收到了两封信,都是喜讯,却是互相排斥 mutually exclusive 的。第一封是我可以做香港大学的学生,第二封是我们可以做加拿大的移民。  . . 于是我准备好一大堆理论,打算跟家人动之以情,责之以义,谁知母亲一开始就说出了 现在想来极具前瞻性的智慧说话:「你要留喺香港读大学,唔移民?九七你点?你好信唔信,信共产党?」我顿时语塞,只好悄悄地转身入房收拾行李。  . ….

 

03 听林忆莲的故事 九十年代 I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九十年代是人类最美好的年代。 . . 那年代什么也美好,问题也简单一点。 . . 那年代的环境问题只是臭氧层破了,停用喷发胶就解决了,反正那是八十年代的产物。恐怖主义是地区性,不会影响你上飞机要过脱褛脱鞋脱皮带的层层安检。 . .     . 那年代的港产片仍是横扫亚洲,中国货还是价廉物美。苏联取消称霸全球,日本放弃经济侵略。九十年代那一次的海湾战争是正义之战,那一次的世贸恐袭只炸了地牢,九十年代那一个布殊没有连任,那一个克林顿总统是男的。 . . 那年代大人看的苹果,是刚创刊的报纸,还没有…

 

02 听林忆莲的故事 八十年代 II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 这一年我人生大升级,终于储够了钱,买了 一部 walkman。我在轩尼诗道通利琴行旁边的一间电器舖买,牌子是 Aiwa,因此严格来说不算是 walkman ,因为只有Sony 出品的才可以叫walkman 。型号是 HS-G35 II,强劲功能包括Auto Reverse 、身历声、 三段 Equalizer…

 

01 听林忆莲的故事 八十年代 I

听林忆莲的故事目录: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那时候是八十年代。 . . 那时候香港的市花仍是洋紫荆,还未被偷偷换成紫荆花,洋紫荆不是紫荆,正如洋葱不同葱,烧羊肉不能简称为烧肉。 . . 那时候沙士仍是汽水,不是传染病,只会想到唱广告歌的林子祥,不会想起洗手的董太。 . . 那时候唱Hello 的仍是Lionel Richie, 还未有Adele,洗米华是「城市故事」的梁思浩,不是澳门商人;神童辉真是神童,七岁上欢乐今宵表演心算,没有炒股。事业线仍在掌上, 还未生上心口;山寨还是小型工厂,不是冒牌产品。内地还叫大陆,冰鲜鸡还叫雪鸡;海底隧道还没有分东、西或红隧,人也未分蓝尸黄尸;报纸却分左右派;电话号码也分香港九龙。地铁只去九龙,城巴只到海洋公园,的士全都是五个人,小巴只有十四座。满街不是金舖药房,最多是7-11和时间廊。 ….

 

旧阵时: 7-11

. 上回 麦当劳 . . . . 这个世界有一些商店,注定跟你不会有任何关系的。小时候我家附近就有一间叫新日新池的店铺,初时不知道是卖什么的。瓷砖外墙配茶色玻璃门,想偷看内里也不能,姊姊对我解释这是芬兰浴店,芬兰冬天很冷很长,因此发明了芬兰浴,香港很热,因此不会有生意。我脑海中不其然想像一群芬兰人在茶色玻璃门后洗澡。后来才知道新日新池其实是上海浴堂,芬兰人换成了一群上海人。 . . 一天放学,新日新池前聚集一班装修工人,新日新池果然如姊姊所料要关门了!但我还是固执地以为关门后仍是要开第二间芬兰浴。还是姊姊大胆,直接去问装修工人,才知道要开的是一间铺头叫7-11。 . . 当时我们都对7-11没有太大认识。 「什么是7-11?」 . . 「像士多办馆一类,但是24小时营业。」 . . 「什么是24小时营业?」 . . 「就是一天开门24小时。」 . . 「一天开门24小时,那第二天呢?」 . . 「第二天继续开门」…

 

旧阵时: 麦当劳

下回 7-11 . . .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物的出现, 会完全改变现存的游戏规则,  譬如盘尼西林丶抽水马桶又或者是互联网、iphone  等,亦即所谓的 Game changer。如果你在这些发明之前出生,或者你还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这世界一开始就有这东西,你无法想像之前的世界是如何运作,如果不信,下次去旅行时,book 一间没有wifi 的酒店,观察一下你十岁女儿如何反应  。 . . . .   假如这些东西在你出生才出现,那你有幸见证这些划时代的改变,世界在你眼前翻天覆地,如果这改变发生在童年,你难免还会大惊小怪,甚至毕生难忘。 . . 记得我的姊姊曾跟我说过,当年麦当劳来开第一间分店是香港的头等大事,第一间麦当劳在铜锣湾的百德新街开幕,  即当年的食街旁边, 当年麦当劳不单是 game changer, 更是姊姊的life changer ,她忆述第一次到麦当劳,简直像盲人开了眼。美国人已经为全世界发明了最美味的食物了。…

 

纽约客: 下定决心去吃一碗云吞面III 丧尸

. 下定决心去吃一碗云吞面:  第一集 楔子 第二集 纽约地铁   第三集 丧尸 . . . 我登上了另外一班列车, 广播中说: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delayed due to train traffic ahead of us.” 地铁塞车!记得小学时有个笑话, 说迟到的理由是巴士出轨,地铁塞车。地铁也会塞车! 偏偏纽约地铁塞车就是平常事,地铁塞车最大的原因之一是乘客身体不适, 据说最通常发生的是乘客节食, 引致血糖太低而晕眩,…

 

旧阵时: 过新年 行年宵

. 上回 过新年 糖果盒 . . . 小时候因为家住在维多利亚公园旁边,因此每年行年宵是必然的事, 基本上由年廿六开始,得闲无事就会落街到花市走一圈。 .   记得有一年的年卅晚,维园年宵的人群突然起哄, 有人大叫: 「督爷来了。」我当是不要什么是督 yeah (第二声) , 姊姊对我说:「尤德来了。」我站在老远, 看到一个特别高, 特别白的头, 这算是我唯一一次见过港督。  . .   行花市是重要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关于花市第一件要明白的就是有干档和湿档之分,干档是玩具精品,是你去花市的原因,湿档是卖贺年鲜花, 是你去干档的阻碍。因为你要耐心的等待、忍耐大人在湿档办完新年的正事, 买完鲜花, 才可以到干档。  ….

 

旧阵时: 过新年 糖果盒

. . 下回: 过新年 行年宵 . . . 童年时的农历新年总觉得有点像西方的圣诞节加万圣节: 寒冷的天气、悠长的假期、全家都要回家吃一顿最重要的晚饭、再要买一棵oversize 的植物回家装饰,十足十像圣诞节;而一个假日中可以任吃糖果, 就有点像万圣节。 . .   糖果盒是新年的头等大事, 因为虽然是用来招呼客人, 但客人在短短的几小时的拜年期间, 很少会是狂吃糖果,加上还会带一盒来送礼, 因此绝大部份的糖果都是给我们吃的,因此糖果盒的重要性不亚于每年利是的数目。 . . 年三十晚,母亲会拿出一包包的糖果, 我们的工作是把糖果分配在一格格的糖果盒中。我们会从包装里拿一大堆, 然后借口说拿得太多, 糖果盒装不下,唯有是马上吃掉。 . . 糖果也分几个等级, 第一级当然是朱古力, 这包括金杯、金鹰、金币、…

 

纽约客: 下定决心去吃一碗云吞面II 纽约地铁

.   下定决心去吃一碗云吞面:  第一集 楔子  第二集 纽约地铁   第三集 丧尸 . .   既然我下定决心吃一碗云吞面, 当然不会先吃早餐, 坏了胃口,于是我忍着肚饿踏上征途,搭地铁。. . 说到地铁, 或许你脑海立刻出现亚洲的,香港的MTR, 台北的捷运、又或者是海的Metro,  都是大同小异, 但纽约的Subway 分别太大, 基本上已是不同概念。 .   纽约的地铁历史悠久, 已经超过一百年, 卫生情况和落后程度也跟一百年前差不多, 整个车站基本上可以当作一个大公厕, 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餲(音压) 味…

 

纽约客: 下定决心去吃一碗云吞面 I楔子

. 下定决心去吃一碗云吞面:  第一集 楔子  第二集 纽约地铁   第三集 丧尸 . .   今天醒来, 下定决心要吃一碗云吞面。 .   我不是特别喜欢云吞, 也不偏爱面, 但无论如何, 今天就是要吃一碗云吞面。 .   其实在纽约到处也可以吃到云吞面, 但在一般的唐餐馆已经变得相当美式, 餐牌上的不是芥兰鸡, 就是杂碎、左宗鸡、木须鸡或者是炸香蕉等美式中菜, 吃完还会送上一个 Fortune cookie。芥兰其实是西兰花;Fortune cookie源自日本;杂碎全名是李鸿章杂碎, 左宗鸡则是左宗棠鸡的简称,先不要问为何偏偏没有中国菜以曾国藩命名,又或者为何左宗棠的简称是左宗。据说左宗鸡是一个台湾人为蒋经国发明, 论理应该以蒋总统为命名,…

 

克星,又来了

  这个世界有些人是你的克星, 害完你一次又次, 搞完你一镬又一镬, 你不单不怪他, 反而还觉得他不错, 甚至还会多谢他。譬如开国的主席, 在位二十八年, 一次又一次的运动, 害死的人上亿, 整个国家被弄得死去活来, 还要将他三七开, 把他的人头像放在广场,印在钞票。   至于香港, 说到克星肯定是他: 八万五, 问责制, 强积金, 廿三条, 数码港, 母语教学, 基本上每一个决定都是错的, 真是一镬比一镬金,完全是有心整蛊, 还有主动提请人大释法, 简直是亲手毁灭高度自治。   但他却食正香港人条水, 老实、斯文、 和蔼、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