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
.
.
這一年我人生大升級,終於儲夠了錢,買了 一部 walkman。我在軒尼詩道通利琴行旁邊的一間電器舖買,牌子是 Aiwa,因此嚴格來說不算是 walkman ,因為只有Sony 出品的才可以叫walkman 。型號是 HS-G35 II,強勁功能包括Auto Reverse 、身歷聲、 三段 Equalizer 、內置收音機和皮帶扣、外置濕電插蘇等。如此強大的功能,其實是全間舖頭最平的型號。我還要講價,講了很久售貨員還是一毫子也不肯減,因為那間電器舖是百老匯。
/
/
.
.
.
.
.
我最後還是買了,高高興興的拿著 walkman 回家,當晚才發現是壞的,只有一邊耳筒有聲,當時真是晴天霹靂,人生第一次的大買賣就大敗而回。我徹夜難眠,悔恨為何沒有檢查清楚就離開,由新買人生第一部walkman 的興奮直接跌到失去第一部walkman 的悲痛,一來一回的落差簡直等如一次過失去了兩部walkmans。一年的積蓄付諸流水,三百二十元算是白花了。第二天我回到百老匯投訴,售貨員目無表情的望了我一眼,一言不發地換了一部新的walkman 給我,才化解這次大危機。
.
.
.
.
.
自此 walkman成為我身體的一部份,記得一次我到中環交稿,剛好walkman的電用完,當時還沒有䶨性電芯,電芯一般都很快用完。我身上只有兩元,搭車和買電芯只能兩者選一。我最終還是把心一橫, 買了一排高力電芯,決心上路。我要從當時紅綠日報報館(不記得當時是否已改名為港人日報),就是現在的蘭桂芳附近走回家,雖然只是四個地鐵站,但對中一的我已算是很長的路,剛好可以聽完整隻「灰色」兩次。
.
.
.
「灰色」之後大約一年才出現 「Ready」這張碟,「Ready」 形象大變,變得異常成熟和日式。我在屋企附近,百樂戲院旁一檔叫百樂影音的唱片檔買了Cassette 帶回家,家人看到錄音帶封面的林憶蓮,只說了一句:「哇,乜佢攪成咁!」我竭力為偶像辯護,但其實自己內心也不太接受。
.
.
.
雖然如此,自此我知道林憶蓮每一隻碟在形像唱腔也追求變化創新,其實當年香港的音樂、電影大都如此,大膽創新、去到盡、沒有包袱,這才是當時的時代精神,並不是保守異常的什麼獅子山下精神,更與現在凡事背靠祖國只食老本的特區精神不能同日而語。
.
.
.
.
.
「Ready 」的形象雖然令當年的我滴汗,但唱片本身卻是一流的,我不喜歡「滴汗」,但非常喜歡「黃昏」 ,「真的喜歡你」和「下雨天」。「最佳男主角」的塡詞基本上是「住家男人」的續集,我開始明白林振強這類填詞風格。故事性強,引人遐想,力求過癮,通俗而不庸俗,正正符合大膽去盡的時代精神,其他林振強作品如愛情蝙蝠俠,一隻蚊,丫嗚婆,貪、貪、貪也屬於這類風格。
.
.

sandyandmenews.com
.
.
.
這段時期我開始十分留意一切與林憶蓮有關的產品,雜誌如新時代、好時代、姊妹等也買了一大堆。林憶蓮唱「風之谷」的主題曲,收錄在一隻雜錦碟中,整隻碟只有一首林憶蓮的歌,我不想為了一首歌而買一餅帶,於是到糖街銅鑼灣中心的地庫租帶來錄,價錢是一元,按金是原裝錄音帶的售價。主題曲叫「綠水淸風」,其實唱得不算太好,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這首歌的key 要定得那麼低,假如在卡拉ok 聽到朋友唱成這樣,也會自作主張拿起remote為她昇高兩個 key 。
.
.
.
,
.
.
.
當我知道林憶蓮有份演出「猛鬼學堂」的時候已經很遲,大部分戲院已經落畫了,剩下只有一間在旺角,我很少過海去九龍,也很少入戲院,也獨個兒到旺角一間戲院觀賞。
.
.
.
.
.
.
.
「猛鬼學堂」在1988年放映,應該是港産片最輝煌的幾年。其中的一個角色單戀林憶蓮,由已故演員伊雷飾演。自小就對伊雷已經有很深印象,覺得他像利比亞的卡達菲,有時又會與吳耀漢混淆。到他去世後,我才知道他是粵語長片諧星伊秋水的兒子。七十年代有一齣電影叫「狐蝠」,是少有的港產特務片,伊雷是男主角, 女主角是美國演員,但我永遠當作是黃韻絲,因為是由她配音,美國女特務說話因此有了黃韻絲的招牌刻薄口吻。電影是基於當年蘇聯米格機師出逃事件加以發揮,故事說米格機狐蝠的機密資料最終落在香港,各方面的特務包括喬宏陳欣健等展開爭奪戰,充滿冷戰的時代感和國際視野。港產電影電視以米格機做招徠,下一次要等到九十年代盧海鵬擔正的「點解阿sir 係隻鬼」續集,亞視脫離了邱徳根的慳皮年代,大手筆買了架米格15的外殼來拍喜劇。
.
.
.
.
..
..
.
.
.
.
.
.
.
我當時太小,沒有入場看「狐蝠」,我的大哥看了,還買了「狐蝠」的配樂唱片,由鄭少秋唱主題曲。大哥在家中一邊砌模型一邊不斷重複地聽,我看著唱片封面的飛機,問他是不是在砌米格機的模型,他說是他是在砌米格機的死對頭-美國的F-16 。冷戰的思維、雙星模型的膠水味、唱片封底伊雷的劇照、黑膠唱片的劈啪聲,再加上鄭少秋超重ng音的唱腔,交織成我人生最早的記憶。
.
.
.
.
.
林憶蓮88年轉了唱片公司,出了都市觸覺第一集,歌技明顯有了很大的進步,自此「低音唔到」的現象逐漸消失了,林憶蓮的唱片從此多了倫永亮。倫永亮编曲的「因你瘋了」配合林憶蓮的歌聲,聽得我如癡如醉。
/
/
/
但我最愛的還是「又見朝陽」,「又見朝陽」是TVB劇集「阿德也瘋狂」的主題曲,因此在每天的黃金時間都播兩次。當時有點奇怪無線會找劉江做「阿德也瘋狂」的第一男主角,女主角是羅慧娟。小時候我已經對劉江很有印象,五六歲和母親一起看麗的的「浮生六劫」,第一集岳華就將老婆賣給劉江飾演的伍培,小小心靈受到極大震憾,直到今天還留下了暗影,自此我們家都稱劉江為伍培。
.
.
.
.
.
.
.
.
一年之後,都市觸覺2面世了,我沒有立刻買帶,原因是當年六月發生的大事,實在太過震憾,到了十月林憶蓮出碟時,我的心情還未平伏,仍然有點心不在焉、渾渾噩噩,這段時期聽歌也只是翻聽舊歌「東方西方」,又或者是達明一派的「天問」。
.
.
.
.
.
都市觸覺2其實比1更好,形象類似「憶蓮」。「依然」和「此情只待成追憶」也相當有味道,同是改編歌,「依然」又比「激情」更具林憶蓮的個人特色,但令我重複又重複聽的是「痴纏」,曾經一度想過索性錄一餅帶side a 和 b 都是痴纏,那麼就可以連續不停的聽。
.
.
.
.
.
這一年我的家終於進入CD時代,音樂史上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Repeat one,既能滿足我病態式的聽歌慾望,也足以令周圍的人精神崩潰。據說重複又重複地聽同一首歌是十九世初治病的方法,精神病人會變回正常,正常人也會變成精神病。
.
.
.
都市觸覺3是我第一隻林憶蓮的CD,我沒有瘋狂使用repeat one,因為沒有一首歌我非常的喜歡,我不太喜歡這隻碟,覺得有些過份賣弄歐洲風情,有一點造作和扮嘢。其實「埃及玫瑰」和「匆匆」也是不錯的快歌,較為喜歡也有「微雨夜巴黎」,那時我才開始留意林憶蓮有一種充滿氣聲的柔情性感唱腔,後來的「哈囉感覺」和翻唱許冠傑的「難忘你」更是變本加厲,當時想如果將這種誘惑唱法應用在其他歌曲會有什麼效果,例如「天蠶變」或是「加價熱潮」,還經常暗自反覆試唱。
.
.
.
.
.
.
真正發揮repeat one 威力的是之後的一隻remix 碟-「傾斜都市燒燒燒」,當中「情人的眼淚」的編曲令我不能自己,每天不停地重複又重複的聽。當時我還未知道,喜歡這類的風格,真是 “ain’t seen nothing yet “, 因為Dick Lee 的作品以後還陸續有來。
.
.
.
.
.
記得林憶蓮到勁歌金曲宣傳「情人的眼淚」,歌唱完後,主持立刻大驚小怪衝上前,半帶嘲諷地說:「哇!乜憶蓮今日咁靚,大家睇下,佢今日第一次著裙!」面對這種港式姨媽姑爹的刻薄揶揄,林憶蓮有點不知所措,非常尷尬。電視機前的我大感氣憤,旁邊的同學安慰我說這主持和林憶蓮同時出道,現在眼看林憶蓮紅了,說話自然是出於妒忌。對於這種誅心之論我不以為然,但作為一個小器的歌迷,自此對該主持心生惡感,幾十年來也沒有減退過。
.
.
.
.
.
聽林憶蓮的故事目錄: 一.80sI 二.80sII 三.90sI 四.90sII 五.90sIII 六.00sI 七.00sII 八.10s
确实不错,这个要实话实说!
「因你瘋了」是翻唱張洪量的國語作品”我想我瘋了”
Yes, you are right, thank you for the clarification!
I can so relate to it….我也常 repeat 1 情人的眼淚
I remember you wearing shorts and pretending to be Sandy lam singing 情人的眼淚 , i almost put this in the blog but 太醜 so i didn’t
Lol, I now recall it ….I also recall I pretend to be 林子样
伍培 = 講呢D
網絡紅人 今非昔比
現在港台重播 1985 年的左鄰右里,節目叫家多一點點,憶蓮以朦豬做型演出屋村少女,憶蓮 fans ,不容錯過!
很多回憶湧現
伍培演戲爐火純青!
身歷聲
What a big fan
Really reminiscent of those days, so very true…. Our childhood dreams…
劉嘉鴻, please share!
等我睇完先。要加啲comment先好睇。同埋 歐陽英傑 share 先勁。
Thank you so much!!! There are eight parts of the story
第一次聽愛華感受到的天籟fu,,長大後接觸的音響設備,再也沒能有那種感動
有一兩次在收音機或唱片舖聽後印象極深刻,但要用零碎記得的歌詞google才知歌名是前塵,更想不到它竟然是早在1988年面世的歌!